巴黎圣母院大火不应“幸灾乐祸”

2019-04-16 15:45:39 [来源:华声在线] [作者:张宁] [责编:印奕帆]
字体:【

张宁

这无疑是一个令人心痛的消息,当地时间15日下午6:30(约北京时间16日0:30),巴黎圣母院遭遇大火,火情迅速蔓延,塔尖在大火中坍塌。越来越多的人聚集在巴黎圣母院外,为这座法国的象征祈祷。(中国妇女报微信公众号)

巴黎圣母院大教堂是联合国科教文组织确认的世界文化遗产,也是法国历史上最为辉煌的建筑之一。火灾发生后,德国总理默克尔在社交媒体上说:“巴黎圣母院着火令人悲痛,它是法国和欧洲文化的象征。”对于国人来说,更多人是在雨果笔下的《巴黎圣母院》认识了这座建筑,它和爱斯梅达斯、卡西莫多紧密联系在一起。巴黎圣母院被烧毁,卡西莫多去哪敲钟?

这样一座建筑,它发生大火,无疑牵动了很多人的神经。然而,网上却有不同的声音。有网友称“假装心疼一分钟,随后幸灾乐祸。”可能很多网友都认为,当年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时,没想到还会有今天。幸灾乐祸巴黎圣母院大火,是爱国的表现!没有错!的确,巴黎圣母院和圆明园这两座东西方的瑰宝,因为特殊的历史原因,有着特殊的羁绊,彼此之间容易产生联想。

铭记国耻没有错,但爱国应理性。圆明园被付之一炬后,我们更应该做的是铭记从中得出的“落后就要挨打”的教训,为中华之崛起而奋斗,而不是盲目敌视他国,尤其是对巴黎圣母院这样的世界文化遗产的焚毁而幸灾乐祸。世界文化遗产设立的目的,就是为了保存对全世界人类都具有杰出普遍性价值的自然或文化,它们是全人类共同的财富。文化是民族的,更是世界的。一个建筑,一旦成为文化遗产,它就为世界人民所共享。巴黎圣母院发生大火实则是全人类的损失。

想必很多人都还记得这句话“有一天,两个强盗进入了圆明园。一个强盗洗劫,另一个强盗放火。”于是我们记住了圆明园,记住了这两个强盗的名字,记忆力更好的人还记住了文章的作者。但我们可曾记得它的背景?在这篇《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布特勒上尉的信》中,多年前的雨果不曾“幸灾乐祸”,他没有因为法国的胜利而洋洋得意,而是为圆明园这人类的奇迹的消失而愤怒,不畏强权,怒斥强盗政府。多年后的我们,为何要带着狭隘的民族主义情绪来看待巴黎圣母院大火?

习近平同志高度重视人类文明所创造的一切优秀文化遗产。他主张吸取和借鉴全人类,包括资本主义国家创造的一切优秀文化成果。“前事不忘,后事之师”,牢记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的历史不是为了敌视他国,而是从鸦片战争的失败中吸取经验教训,借鉴他国优秀成果,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如今中国的强大有目共睹,谁又敢辱我中华?

文物的生命只有一次,法国总统马克龙宣布今后将重建巴黎圣母院,可重建后的巴黎圣母院也只是冷冰冰的建筑,不再有历史的真实印记,世人仍会扼腕叹息。“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曾以为就算一代人逝去,巴黎圣母院仍会坐落原来的地方,等着下一代人的到来。却没想到,人来了,它却永远不在了。

焦点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