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拟遗产继承,还需“信任机制”来托底

2019-04-12 16:23:04 [来源:华声在线] [作者:默城] [责编:印奕帆]
字体:【

默城

“如果哪天我没了,支付宝余额、微信钱包、淘宝账号、游戏账号该怎么办?”越来越多中国人开始有这样的担心。近日,这一话题又引起了人们关注。(央视财经)

人们的担心,其实主要源于两点,一个是法律层面关于虚拟遗产继承的相对空白,另一个则是虚拟遗产实际交接的规范性和顺利性存疑。而这两点,归根结底寻求的还是“信任”二字。

先来说法律层面,2017年3月15日,网络虚拟财产在《民法总则》中出现,2017年10月1日《民法总则》正式实施。这意味着网络虚拟财产正式纳入了我国法律的保护范畴。但这仅仅意味着在法律上迈出了第一步,但细则仍然没有,也就是说,现行法律并未对网络虚拟财产如何界定、如何交易、如何继承等问题作出明文规定。这样的法律空白,很难让人不焦虑恐慌,这也是近几年网络虚拟财产纠纷案频发的主因。

而具体到现实层面,目前要想保证虚拟遗产规范顺利交接,主要有两个方法。一个是拥有虚拟遗产的人在生前主动去相关机构立遗嘱,将具体方式方法也梳理清楚,最后相关机构会料理好一切。但要认识到,这毕竟是小众的选择,且有一定的观念阻隔和人力成本在,再加上离世的意外性作祟,很难保障大多数情况下的合理虚拟遗产继承。

另一个方法,则需要相关平台方的配合和发力。事实上,国内很多平台都有相关的规定和流程,来保障人们虚拟遗产继承的合理合法权利。以支付宝为例,继承人只需要拨打客服电话,在客户引导下准备身份证、死亡证明等材料,通过网络上传和快递的方式给支付宝,便可继承相关虚拟遗产。

不否认,这一流程是相对完善的,也是便捷通畅的,且这一说法两年前就出现在网络上。可见,相关企业比普通企业更早捕捉到用户的诉求,凸显责任感和前瞻性。不仅如此,这样的流程也是在实践“信任”的价值核心。这样的信任产生,不仅源于平台自身的负责性和自我价值约束,也离不开技术的加持。

怎么说呢?时代发展到今天,信任的含义也不表面的,虚无的,而是可量化计算的,这源于强大技术能力的保障,尤其是有了区块链技术后,信任更是可以触碰的。

不过也需要认识到,相关平台的配合没问题,虚拟遗产实际交接的规范性和顺利性既然存疑,症结便在于虚拟遗产继承的社会普及度并不高,如果大部分继承人都不知道能继承这些遗产以及相应方法,那相关平台的走心规定岂不是等于束之高阁了?

所以,相关平台方还需要在这一方面发力,比如注重相关规定的科普工作,或者与一些殡葬机构以及公安部门合作,做好相关规定的提醒普及工作,还可以保证有效证件证明的直接对接,最大程度保障继承人的合法权益,保证相关遗产的及时提取。

还有,这样的虚拟遗产继承大多还是财产性的,可是虚拟遗产还包括账号等真正虚拟性财产,这该如何继承呢?国外已有相应的探索,脸书规定,用户可以指定一位“遗产联系人”,该联系人可在用户去世后管理页面,甚至可代为通过新的好友申请。这一点,也值得国内相关平台借鉴。

当然,我们还需要认识到,并不是所有平台方都是积极配合的,主动帮助继承人去继承相关虚拟遗产的,也有的平台会钻法律漏洞,将相关财产据为己有,甚至消除掉。在法律逐渐规范完善的过程中,要想保障相关当事人的合法权益,还是需要一个强大“信任机制”的现实托底,需要技术和制度的双重保障。

虚拟遗产继承,需要“信任机制”来托底。不过,“信任机制”应是双向的,底色是约束双方,追求是双方信任。而法律层面的如何界定、如何交易、如何继承探索,也都离不开“信任机制”的托底。

焦点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