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乡村“首席教师” 应优先一线老师

2019-04-12 09:40:08 [来源:长沙晚报] [作者:张瑜] [责编:印奕帆]
字体:【

张瑜

据新华网等媒体报道,为在中西部乡村地区造就一批基础教育领军人才,教育部决定启动实施中西部乡村中小学首席教师岗位计划,2019年在安徽、河南、陕西、甘肃等四省先行试点,下一步在中西部省份全面推开。

相较于东部地区和城市,中西部乡村在教育上长期处于落后地位。这影响着其对人才的培养与输出,更影响着中西部乡村的发展进步。教育部将目光聚焦于此,着力推动中西部乡村教育发展,无疑有着充分的现实必要性。

从制度设计上来看,此番关于“首席教师”的创新探索,也具备明显的“问题导向”,其“疗效”让人充满期待。要知道,长期以来,我国乡村地区的教师面临着两大问题。其一,是上升通道狭窄。某地教育局官员曾坦言,“很多农村教师四五十岁还没有中级职称。”而部分评上中级职称者,最终也会想方设法调到城区学校去。其二,是缺乏成长土壤。曾有乡村老师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学校就我们两个老师,只能互相听听课,或从网上学习,没有像样的指导培训。”

有鉴于此,国家层面大力施策。比如,规定职称评定向农村地区倾斜,但是,所提供的职称岗位有限,乡村教师得到的照顾与激励不多。另外,针对乡村教师,各级教育部门也制定了“国培”“省培”计划,可由于经费上缺乏保障,时间安排与教师教学有冲突,最终落实得并不是很好。因此,乡村地区常常招不来、留不住优秀教师,落后的中西部乡村地区情况更甚。

乡村“首席教师”制度一旦落地,首先可以预见的是,在职称评定之外,优秀的乡村教师又多了一条晋升通道。其次,从个人成长来说,乡村青年也有了近在咫尺的“学习对象”和“领头人”——相关文件规定,“首席教师”须发挥教育教学示范带动作用,组建教师发展共同体、名师工作室,同时通过听课评课、示范课、专题讲座、师徒结对等方式,承担本乡镇青年教师培养、指导任务。

故而,乡村“首席教师”制度值得肯定。它是一项有益的制度创新与探索,有助于化解乡村教师面临的个人发展难题,进而让乡村“招得来”“留得住”优秀教师,推动乡村教育事业的发展,从人才培养层面为乡村振兴提供动力。不过,制度的生命力关键在于落实,特别是要让勤勤恳恳的一线老师能够享受到这个政策的福利。

焦点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