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民生岂能以“代”发“声”

2019-04-08 09:06:58 [来源:华声在线] [作者:公韵涵] [责编:印奕帆]
字体:【

公韵涵

瞬息万变的互联网时代,几乎每天都有博人眼球的新闻发生。近日,在某网购平台上,“代吃喝”服务被明码标价出售,也是让人慨叹世界之大、无奇不有,值得注意的是,这类服务还异常火爆,有人愿意为其埋单,购买规则是买家只要花几元到几十元不等,就能要求卖家吃喝掉指定的食物,或发送小视频、吃后感等。

“代吃喝”服务体现了当下服务多元化、多样化的趋势,反映了当前消费者出于不同感官目的的多层次需求,也是时代发展的必然产物。然而,对于民生服务而言,切不可以“代”发“声”,而是要群众切实参与其中、有感而发,给出发自内心的评价,让民生“红利”真正装到群众“口袋”里。

谨防“代”行为发生,亟需制度“护航”。“代吃喝”服务的兴起在某种程度上也反映出消费者的猎奇心理,但花钱让人反馈感官感受,总有让人无法真实体会,有种“隔靴搔痒”的感觉。某些单位或部门在民生实事项目上要落实征询民意、征求意见环节,往往也有“代写”“代发”感受的情况发生,譬如对为老服务工作、市民驿站建设等填写市民调查问卷,因回复数量不足且为了达成某项考核指标,则会有请第三方机构或本单位人员填写、滥竽充数的现象。这种“代”行为无法全面而真实地反映群众感受,因此在这方面,还需有更为严格的规章制度来纠正偏差,通过建章立制、范式约束的途径来有效规避此类现象发生,让建言献策不流于形式、不敷衍塞责,而是以严谨务实的态度、端正审慎的作风做好各类民生建议征集工作,哪怕反映的意见仅有三言两语亦无妨,但凡能体现民情所指、道出民心所向即可。

严防“代”行为泛滥,还需评估“兜底”。人们在虚拟的网络世界中交流沟通,可以戴上“面具”、不以真面目示人,所以在要求卖方做出相应举动时,可以通过协商的方式解决,即便不能达成一致也无伤大雅,可以另选他家。然而,与之不同的是,民生服务工作是一项兜底性、长期性和基础性的工作,它的一举一动都牵动民心,关乎社会基层稳定、国家和谐发展的大局,需要各级领导干部审慎面对、严阵以待,切不可麻痹大意。要防止“代”行为泛滥,还需从考核评估上持续发力,通过从上至下、从机关到基层建立起层层筛查、调研评估等方式,将其与年终考核、绩效评估相挂钩,做到分组分点、责任到人、督查到位,让“代”行为无处遁形,铲除问题滋生的土壤,让基层调研报告、总结材料中以确凿无误的真数据“说话”,从而为政府各项决策的顶层设计、民生项目完善夯实基础、明确方向。

《荀子˙修身》有云:“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更何况服务民生之举岂能以“代”发“声”,而是要以事实为依据、以真情为导向,以“甘为孺子牛”的公仆之心多做雪中送炭、增进民生福祉的事,在用心写就惠民生“篇章”的一笔一划中践行。

焦点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