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扶贫的湘西样本如何打造

2019-04-02 12:38:49 [来源:华声在线] [作者:鲁言] [责编:夏博]
字体:【

鲁言

近日,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等中央媒体纷纷聚焦习近平总书记“精准扶贫”首倡地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挖掘湘西州精准扶贫故事,探寻精准扶贫“湘西经验”。( 4月1日华声在线)

“湘西经验”刷屏央媒、辐射全国,缘于湘西这片曾“穷得让人心痛的地方”,而今天交出的扶贫答卷着实扎实。截至2018年底,全州1110个贫困村已累计出列874个,66万贫困人口累计脱贫55.4万;缘于求真务实、苦干实干的精神,以真脱贫、脱真贫的姿态,书写了精准扶贫的十八洞村样本,探索走出了一条精准扶贫之路,为中国扶贫乃至世界解决贫困问题提供了湖南经验与湖南智慧。

湘西如何打造出一个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样本?

把坚守公平公正原则作为扶贫工作的首要出发点。精准扶贫,公正公平理应成为第一要务。湖南脱贫攻坚坚持把“公平、公开、公正”挺在前面。十八洞村率先探索出“九不评”“七步法”精准识别贫困户,以“九不评”“七步法”为蓝本 ,湖南将“精准识贫”作为精准扶贫的“奠基石”。 出台相关规定,要求一户家庭评为贫困户,要经过多道“关卡”,并把识别贫困户的权力,直接交给了彼此知根知底的村民,杜绝了暗箱操作。坚持贫困人口并非“一评定终身”, 而是“应进则进、应出则出” ,动态调整,让宝贵的扶贫资源发挥出了“四两拨千斤”的功效。这套以公平公正为圆点的“精准识别”标准,实现了多维度的精准公开,确保数据的可信度,让公平公正更货真价实,群众更信服。

把激发内生动力作为长久脱贫的方法论。习近平总书记曾强调,“脱贫致富贵在立志”“只要有志气,有信心,就没有迈不过去的坎。”扶贫先扶志 ,治贫先治根。只有“我要富”,才能脱真贫。湘西把激发贫困户的内生动力,提高贫困群众的自我发展能力,作为拔掉穷根,巩固脱贫效果的长效之策。改造贫困农户的依赖思想和守旧意识,以典型引路的方式引导群众“比学赶超”,在想脱贫、能脱贫、敢脱贫上下功夫,逐步提高其自我发展能力,实现真脱贫、脱真贫。

把产业带动作为实现脱贫的根本之策。没有产业发展带动,无法脱贫;缺乏产业支撑的脱贫,也难以实现稳定脱贫。从生态农业到农村电商,从特色种养到乡村旅游,湘西因地制宜发展扶贫产业,村有当家产业,户有增收项目,切实找准脱贫致富之路。以十八洞村为例,旅游、特色种植、养殖、苗绣等产业,撑起一方发展的四梁八柱,使曾经出了名的“穷疙瘩”变成欣欣向荣的“幸福村”。

“农村强不强,还要看领头羊”。脱贫攻坚不搞孤军奋战,要注重发挥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湘西以“头雁”领飞、“群雁”齐追的喜人景象,合党群之力,一起攻破贫困堡垒。一批村民基础好、带动能力强的优秀人才进入村(居)“两委”班子,班子成员中产业致富带头人占比达到52%。随着基层党组织强起来,影响力、影响半径大起来,脱贫攻坚工作步步实起来,一个个特色产业示范村、乡村旅游样板村、致富村、幸福村涌现出来。

精准扶贫,风起苗寨。一场围绕脱贫攻坚难点,按照精准扶贫新思路,摆脱绝对贫困的新探索,正在青山绿水间缓缓展开。

相关专题:中央媒体聚焦湘西州精准扶贫经验

焦点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