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惜“批评”方能行稳致远

2019-03-22 09:04:16 [来源:华声在线] [作者:何竹梅] [责编:印奕帆]
字体:【

何竹梅

近日,一则题《两会呼吁教育惩戒权:孩子,管你最严的那个老师,爱你最深!》的微信被刷爆,引起了网友们的热议。我们姑且不去讨论孩子给怎样“惩戒”,但从古到今的更多实例中都可以看到,适当的“批评”与“惩戒”对于人生的成长是重要的,而且是必须的。

“我虚岁六岁就上学了,年纪小,上课时总很规矩地坐在前排,老师们都很喜欢我。他们说过不少表扬我的话,这些我已经淡忘了;可我还是免不了受到批评乃至惩戒,这方面的情景我倒是至今未曾忘却。”这是中央党校党史专家沙建孙在《难忘的启蒙》中回忆了他在竺西小学的老师们时写一段话,给我们提出了一个严肃而又不得不思考的问题:为什么老师们对作者的表扬作者都淡忘了,而对那两次使自己难堪的批评还永远记着呢?

此前,网上就红过一则消息,是一位学生成年后还深深地记得当年老师对他的惩戒,所以殴打老师,还录制视频发到网上。这位自以为是的“学生”遭到了多数网友言辞犀利的谴责。他与沙健孙同样是记住了老师的批评与惩戒,但心态与行为却截然相反。一个是心怀憎恨,违法打人,恩将仇报;一位是满怀感激,由衷敬仰。此二者差距何以如此之大?盖人生观、世界观之迥异所致也!

一般说来,像这位殴打老师的“学生”这样的极人物毕竟是个例,但不得不承认,我们有许多时候,记住的往往是自己曾经的辉煌,特别是自己过去确实存在的缺点错误在记忆中常常属于删除对象。这样,就看不到自己的缺点了,充斥于大脑的,就永远是“我行,我行……”在这样的飘飘然中,不产生骄傲情绪都不行。沙建孙之所以记住了“批评”,是因为那是在属于自己“强项”的作文和大字上出了大的差错而导致的。可以说,那两次批评对作者后来的成长有极大的关系。

“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表扬,是我们所需要的,它是对过去成绩的肯定;批评,也是我们不可少的,它是对未来发展的希望!

在当下的各项工作中,领导干部们的工作也很难十全十美。而对那些工作中的批评意见,正是最该反思的问题。有的同志听惯了赞扬,面对缺点错误即使认识到了也不承认,那是典型的“面子”观念。在追逐“中国梦”的伟大进程里,我们可不能躺在成绩上睡大觉,不能光记住自己过去的“政绩”,更重要的是,哪怕有损自己的形象,哪怕有再多的“难堪”,也要听得进上级与民众的“批评”之声。就算是一些过激的言辞,也应该冷静对待。

只记住表扬,有可能产生骄傲情绪,在工作中停滞不前,甚至误入歧途;但心怀怨恨来记住批评,则怨上加怨,易走极端;唯有心怀感恩之情来记住批评,才有利于鞭策自己,反思自己,变压力为动力。一名真正的好干部,成长经历绝不会一帆风顺。不断地接受批评,才有机会不断反思自己的工作;唯其如此,才能够积累丰富的工作经验,使自己的工作日臻完善。行稳致远。套用一下专家的呼吁:年轻的党员干部们,能够“批评”你的人,才是最关心你的人,珍惜吧,无论是上级还是群众!

焦点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