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其追捧“流浪大师”不如自己多读书

2019-03-22 08:18:39 [来源:华声在线] [作者:韩浩月] [责编:刘茜]
字体:【

韩浩月

长年在上海街头捡垃圾的流浪者沈巍,最近成为网络红人:与衣衫褴褛、不重仪表的外在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他的见识过人、出口成章。随着几条短视频被广泛转发,他被赋予了“流浪大师”称谓。一些网络主播纷纷前往探访,引来警察维持秩序,“流浪大师”一时拥有了明星般的待遇。

沈巍谈四书五经、评社会时事,的确表达流畅、见解不俗。但大多数网友与主播追捧他,似乎并非奔着他“满腹诗书”去的。如果不是拾荒者的形象,以及曾是公务员等的传奇经历,沈巍与经受过大学教育的同龄人并无太大差别。他们与其说钦佩沈巍的才华,不如说是被他内在与外在的强烈反差所吸引。

在围观者看来,沈巍是文化人。人们对于文化人常常抱有一种美好却不乏虚幻的想象——在传统认知中,文化人只有在合适的位置上做合适的事情,才能满足公众长久以来对于“重视文化”这件事的高期待值。一旦文化人的形象与人们的想象不匹配,说了或做了什么“惊世骇俗”的事,舆论便一片哗然。和北大才子卖猪肉、名校高材生回农村养鸡轰动全国的大新闻一样,沈巍不过是最新的一个例子。

其实,沈巍只想坚持自己的生活方式,清净、平淡地活着,他冷峻看待“走红”,对被网络直播们包围感到很无奈。在沈巍被围观、被追捧而形成的热烈氛围里,其实暗藏着一种矛盾情绪:一方面人们重视子女教育,以其考入名校为荣;另一方面“知识无用论”又不时泛起。这种矛盾,始终在人们内心深处不停冲突,每当出现类似沈巍这样的人物,这种长久冲突制造的焦虑感便会得到一次释放。

真重视文化,不如还沈巍一个清净,转而自己多读些书,努力提升思考与表达能力,就不会对“流浪大师”大惊小怪了。

焦点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