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夜饭中的新“年味”

2019-03-19 07:41:32 [来源:华声在线] [作者:曾明] [责编:刘茜]
字体:【

曾明

走得再远,最难忘怀的还是家乡味道:一桌丰盛年夜饭,勾起满满思乡情。过了腊八就是年,腊八节后父亲隔三差五电话叮嘱我,今年家里准备了一顿不同寻常的年夜饭。带着这个惊喜,我早早地踏上了归途,回到了全省美丽乡村创建村——新化县槎溪镇杨家边村,在感受传统文化中体验了一把浓浓年味。

一顿特殊的年饭:由“小”到“大”的团圆。还没进家门,就在父亲的引领下来到村小学的操场上,只见400多桌酒席将操场摆得满满当当,村民们早早围坐一起拉家常、聊变化、谈发展,其乐融融;学校的食堂里,8个大锅炉火烧得正旺,9道寓意长长久久的家乡美味依次排开,其景暖暖。与往年的家宴相比,这顿足有4000多人的年夜饭,处处都有仪式感,赋予了更多的文化内涵和传承价值;与往年的大鱼大肉相比,今年的饭桌“光盘行动”,简朴而热烈,别有一番热火朝天的气象。正如旅居海外的杨叔所言:“跨越千山万水回家过年,不只为舌尖上的味道,更是为心尖上的乡愁。”

一面旗帜的引领:由“弱”到“强”的蝶变。作为这场活动的策划者,村支两委积极响应“文明创建 美丽乡村”号召,与乡亲们合议集体办一场团圆宴,并将其定义为一次凝聚人心、助推村级建设的联谊大会。杨家边村由三个村合并而来,曾几何时村落共同体的存续和精神家园的重建成为村民找回集体温暖的最大障碍,村党组织功能一度弱化。新成立的村支两委以文化人、以情感人,大力开展文明创建,把修缮一新的杨氏祠堂打造成文化建设的新阵地,成为承载乡愁、维系认同、传承文脉的主阵地。在“文明兴村”战略指引下,大力发展乡村旅游特色产业,千亩荷塘变游园、千亩荒山变果园,旅游产业初具规模,成为远近闻名的“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扶持村”,共同奏响了乡村振兴的时代强音。

一场文化的盛宴:由“看”到“演”的转换。作为这场活动的参与者,村民们早已不再满足于看表演,而是希望自己登台表演当主角,上演了一台自编自导自演的“乡村春晚”。新春联欢会上,以杨家战鼓开场唤起了村民对家的认同,糍粑制作、拔河比赛勾起了村民对孩时的回忆,新化山歌、舞龙武术表演萌生了村民强烈的返乡冲动,自发成立的旗袍队、广场舞队即兴表演舞出了村民油然而生的自豪感和幸福感。送春联志愿活动现场,一副村民创作的春联道出了内心的喜悦:“杨家边上奇闻,春晚树新风,一村一席团圆饭;桐凤山巅远望,群山迎紫气,千里千秋幸福源。”

一个产业的支撑:由“万”到“亿”的飞跃。作为这场活动的赞助者,分布在全国各地从事文印产业的村民自掏腰包成为“最大股东”。沐浴着改革开放的春风,传承着古代印刷术的精髓,村里人开启了筚路蓝缕的创业历程,从学技术到兴产业,从门店过万到年产逾亿,创造了“世界文印看中国,中国文印看新化”的地缘经济名片。从小受厚德重义、感恩思源文化熏陶的杨家边人,富了不忘家乡人,爱心协会代表踊跃为村里贫困老人献爱心,“引老乡回故乡建家乡”理念促成了大批项目签约落地,赢得乡亲们阵阵喝彩。

随着时代的发展,过年的内涵和表象随时代变化而变化,年味的感触和意境随时代变迁而变迁,但文化的基因始终在年的更替中永恒延续。年夜饭的见闻,让我深切感受到,年味的本质不仅是一种历史文化的传承,更是一种对美好生活的无限向往。新的时代背景下,惟有坚持党建的引领,推动“党建”与“文化”的深度碰撞,才能筑起坚实战斗堡垒,让文化之魂赓续永存;惟有把握时代的脉搏,实现“形式”与“内容”的推陈出新,才能赋予传统文化新的时代内涵,让文化之根永葆青春;惟有激发人民群众的创造能量,促进“供给”与“需求”的有效对接,才能满足人民群众对文化发展的新期待,让文化之花绚丽绽放;惟有挖掘文化的内生动力,助推“经济”与“文化”的有机融合,才能主动适应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让文化之业繁荣兴盛。

焦点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