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日报评论员:希望的田野,大有可为

2019-03-09 08:58:58 [来源:华声在线] [责编:夏博]
字体:【

湖南日报评论员

3月8日,既是“三八”国际妇女节,也是传统意义上的“二月二,龙抬头”,是农民眼里的“春耕节”“农事节”。习近平总书记参加河南代表团审议,主题是乡村振兴。

细心的人不难发现,这已经是总书记连续四年在3月8日这一天谈“三农”——2016年3月8日,习近平在湖南代表团谈的是着力推进农业现代化;2017年3月8日,在四川代表团强调的是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去年3月8日,参加山东代表团审议时重点谈到乡村振兴战略。

我国是农业大国,重农固本是安民之基、治国之要。在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外部环境发生深刻变化的复杂形势下,做好“三农”工作、实施好乡村振兴战略,具有特殊重要性。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三总一保障”概念:总目标是农业农村现代化,总方针是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总要求是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制度保障是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可以说,这是乡村振兴战略的总纲。

如何看待现在的中国乡村,人们意见并不一致。有的认为,随着城镇化的加速,中国的乡村在“失血”,部分地区甚至走向凋敝;更多的人看到的是城乡融合发展给乡村带来的进步。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代表团明确指出:现代农村是一片大有可为的土地、充满希望的田野。但要激活乡村振兴内生活力,还得用好深化改革这个法宝,推动人才、土地、资本等要素在城乡间双向流动和平等交换。

人才是撑起乡村振兴的“台柱子”。过去碍于没有舞台、机会,“能人”大多数流向城市,农村“人才赤字”严重。随着乡村振兴战略拉开大幕,利好政策接连出台,回乡创业就业的“性价比”逐渐提高,在外务工人员回流,海归转身成为乡村产业发展“新生力军”,已然不是什么新鲜事。但由于农村人口基数太大、农村面积甚广,仍须出台更积极更开放的人才政策,为农村人才队伍“开源”,让更多人才回归充满希望的田野。

土地是农民安身立命的“命根子”。从完善农村承包地“三权分置”办法,到发展多种形式农业适度规模经营;从突出抓好家庭农场和农民合作社两类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到支持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从建立健全集体资产各项管理制度,到完善农村集体产权权能,发展壮大新型集体经济——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句句都在为农民“代言”,为农村各项制度定调。

对于资本这支“活水”,人们寄予厚望。振兴乡村,存在着巨大的资金需求,单纯依靠财政投入无法解决问题,迫切需要多元化的投资主体。当然,伴随着社会资本而来的,还有新的技术、新的经营模式和新的管理理念等,这在一定程度上改变着农村产业的形态和质量,推动传统农业加速向现代农业转型升级。

习近平总书记曾经指出,无论城镇化怎么发展都会有几亿农村人口,我们不能一面有繁荣的城市,一面却是落后甚至衰落的乡村。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一定不会让总书记担忧的事情变成现实。也许,我们不需要太久的时间就能看到,在广阔而充满希望的田野上,高技能人才乐享农事,机械化操作比比皆是,新产业新业态遍地开花。

乡村,永远是我们的巩固后院、美丽家园。

焦点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