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城乡融合发展中的四个特性

2019-01-22 08:43:04 [来源:华声在线] [作者:​孔玲] [责编:刘茜]
字体:【

孔玲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城乡融合是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的新理念,也是未来城市、乡村的发展趋势。既彰显城市现代文明魅力,又呈现乡村欣欣向荣景象,是对城乡发展愿景的期待。笔者认为,城乡融合发展是通往这一愿景的正确路径,要把握好其间的四个特性。

把握城乡发展空间的统一性。解决城乡发展不平衡,是着力解决当前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题中应有之意。解决城乡发展不平衡问题,就要补齐农村发展短板,摒弃单向农村服务于城市、农业服务于工业的做法,而是建立城乡融合发展一盘棋的新理念,在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上加大对农村的支持力度,着重促进农村发展。同时,党的十九大上我国提出了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农业农村现代化也是国家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基础支撑,只有从空间上把城乡都发展好,才能确保城和乡一道如期完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并向第二个百年目标迈进。

把握融合发展方法的创新性。实现城乡融合发展,要在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上谋创新,在人、地、物上下功夫,依靠创新来推动。首先,要建立新的体制机制,保障城乡居民享有权益。比如,保障在城市工作生活的未落户农民工能够平等享受城镇基本公共服务,鼓励社会人才到乡村创业就业投身乡村建设,通过制定激励措施实现城乡人口有质量有尊严地流动。其次,要探索创新各项制度,释放改革动能。各地在稳定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基础上,根据实际,推进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农垦改革等各项改革,同时鼓励地方创新,尊重基层创造,为城乡融合打下制度基础。第三,在改革基础上建立新的运行机制,营造融合发展的氛围。通过破除制度壁垒,畅通资源要素进城下乡的通道,让城、乡各类资源能够互通有无,实现城乡资源要素合作经营,为城乡融合发展打下基础。

把握城乡融合发展资源的互补性。城市、乡村各有资源禀赋,各具优势。要坚持以工补农、以城带乡,推动形成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全面融合、共同繁荣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一般而言,城市在资金实力、生产技术、经营理念等方面比农村更胜一筹,但农村也有着广阔肥沃的土地、良好的生态环境以及绵延几千年的农耕文明等优势。只有充分发挥城市和乡村的优势,认识并利用好乡村的经济价值、生态价值、社会价值和文化价值等,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新的经营方法促进农村第一二三产业的深度融合,不断丰富其模式,使农村广大土地上的现代农业、乡村休闲旅游、文化体验、养生养老、农村电商、服务加工等呈现蓬勃发展之势,才是真正迎来了城乡融合发展的春天。

把握融合发展过程的长期性。城乡融合发展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党的十六大就提出了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随后,城乡发展一体化也取得巨大成就,农民收入增加,城乡居民医疗和养老制度开始并轨。然而,城乡各方面差距仍然较大。2018年9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各省市也陆续出台了乡村振兴战略规划,这些都是补齐乡村短板,实现城乡融合发展的重大契机。我国有13亿多人口,目前农村居住人口近6亿,即使城镇化发展进一步提高,从长远看,仍然会有几亿人生活在农村,做好城乡融合工作不可或缺。当前,各地发展基础不同,融合发展的进程不可能一蹴而就,成就的取得也不会一劳永逸,唯有坚定信心、务实推进才能实现城乡融合发展。

(作者系湖南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长沙市基地特约研究员)

焦点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