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谢奉献,致敬淡泊!

2019-01-17 09:08:27 [来源:华声在线] [作者:张英] [责编:刘畅畅]
字体:【

我国国防科技事业改革发展的重要推动者、改革先锋于敏,于1月16日在京去世,享年93岁。1961年,于敏开始了长达28年隐姓埋名的氢弹理论探索任务,并取得了我国氢弹试验的成功,为我国科技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和国防实力的增强作出了开创性贡献。(详见三湘都市报今日E01/E02版)

1967年6月17日,在罗布泊沙漠腹地,中国人研制的第一颗氢弹成功爆炸。当时,几乎每一个中国人都记住了这个日子,记住了这份荣耀,但却没多少人知道在氢弹爆炸的背后,那些隐姓埋名、默默无闻,为中国国防科技事业做出巨大贡献的科学家们,这其中,就有于敏。

在长达28年的氢弹理论探索和试验中,于敏隐姓埋名,连他的妻子都不知道他具体是做什么的,哪怕在后来分别获得了“两弹一星”功勋奖章、“2014年度国家最高科技奖”、“改革先锋”称号,老人家也一直保持着谦虚和低调,并且从不让别人叫他“氢弹之父”。有高才,却从不恃才傲物,有大功,却从不倨功自傲,不骄不躁,低调做事做人,时刻以祖国的需要为第一位,于敏的身上,体现的恰恰是我国老一辈科学家的爱国情怀,以及认真务实、淡薄名利的精神操守。

在于敏去世后,国内各大主流媒体均发布了相关消息。在国泰民安的盛世期,人们因为一则科学家去世的消息,才知道曾有这么一个人的存在,也才会想起向这些为中国科学事业奉献终生的人表达感谢和敬意。我们确实需要感谢和致敬,我们感谢和致敬的,不仅仅是他们为国家带来的安全、为社会带来进步,更是他们具有标杆性的精神风范和人生价值。

科学研究不是速成事业,它往往需要科学家们耗费十几年甚至几十年的时间才能出成果,其精力与时间成本是巨大的。科学家们既要忍受高强度的脑力劳动,也要忍受寂寞与冷清,经常有新闻报道,“某某科学家与某明星同机抵达,明星受到热烈欢迎,科学家却无人识得”。在出科研成果之前,科学家们不仅是寂寞的,也是清贫的,于敏他们这一辈的科学家都经历了“搞原子弹不如卖茶叶蛋”的年代,对清贫自然是体会更深,然而,尽管清贫,他们却始终能够淡泊明志,这种超拔,并非刻意成圣,而是因为内心执着的信念和追求,让他们不再在意名利,就像前两天,荣获“2018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的钱七虎院士,主动提出将此次获奖的800万元奖金全部捐献出来用于慈善事业。

在事业中,他们“筚路蓝缕,以启山林”,在生活中,他们“事能知足心常惬,人到无求品自高”,时代洪流里,他们是值得仰望的人,有他们的无私奉献,也是国家之幸,是人民之幸! 

■三湘都市报评论员 张英

焦点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