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立德树人成为教育指挥棒

2018-12-29 08:30:47 [来源:华声在线] [作者:付细霞] [责编:欧小雷]
字体:【

付细霞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培养什么人,是教育的首要问题”,并强调“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我国现有各级各类学校51.4万所,在校学生2.7亿人,如何让学校真正成为立德树人的场所,是教育改革面临的重大课题。

——奏好学生成长“三步曲”需要强化立德树人指挥棒作用。

起好步,“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需要强化立德树人。孩子3岁左右起就会受到外部教育的影响,教育对学生的影响也正加速前移,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学前教育三年毛入园率从10.6%提升到了79.6%。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如果第一粒扣子扣错了,剩余的扣子都会扣错”,我们要建立更为完善的立德树人教育体系,真正让孩子赢在起点。

迈好步,克服浮躁之气需要强化立德树人。唯分数、唯升学、唯文凭、唯论文、唯帽子等顽症痼疾深度影响着当前教育,这实际上是一种浮躁教育,是带有严重功利主义色彩的教育。克服浮躁之气,需要积极营造浓厚的书香氛围,教育学生贯彻习总书记所倡导的“静下来多读经典,多知其所以然”理念,在积累知识、增厚底蕴中稳健成长。

谋跨越,“让每个人都有人生出彩机会”需要强化立德树人。目前,我国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达到10.5年,新增劳动力人口则达到13.5年,是教育让我们有了更多人生选择机会。“广大青少年人人都是一块玉,要时常用真善美来雕琢自己”,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那些成功实现人生价值的学子,无不注重品德塑造、品性修养。

——树立“三有”目标,践行立德树人教育理念。

当前,我国教育特别是基础教育在学生价值观塑造、品性修养等方面的作用还没有得到充分凸显,以致培养出来了一些“高智低德”、规则意识不强、抗挫折能力较弱、心理问题较多的学生。这表明新时期教育不能单纯以文化成绩论英雄,而是要按照立德树人的要求,培养有品德、有文化、有追求的高素质学生。

让学生有品德,是教育的首要任务。育才先育人、万事德为先,教育改革的首要任务就是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应结合当代学生自我意识更加强烈的现实,将品德养成融入到课堂教学、校园生活中去,建立能有效吸引学生主动参与、体验、践行的品德养成教育体系。

让学生有文化,是教育的基本要求。针对“不学习一样可以赚大钱”“读书状元混得不好”等偏见,应积极引导学生参观各类展现知识力量的展览、参与各类知识应用实践活动,带动学生培养学习兴趣、增强学习信心,鼓励学生自主思考、主动创新。

让学生有追求,是教育的根本目标。人生的最大意义在于有崇高美好追求。针对部分学生沉迷于游戏等消极现象,要开展深入研究,善用正向、负向激励,通过评选绿色上网达人等方式引导学生改变不良“惯性”、树立积极的学习态度。

——把握“三个统筹”,推进立德树人教育目标实现。

教育具有多维导向,以立德树人为指挥棒推进教育改革,应注重在统筹中实现教育优化发展。

统筹好个人发展和社会需要是实现立德树人的必然要求。要引导学生处理好个人与班级、学校等集体之间的关系,逐步培养学生融入集体、爱护集体的意识,提高学生未来适应社会的能力。

统筹好文化教育和综合素质教育是实现立德树人的必然途径。应进一步优化文化教育与综合素质教育的内容、时间分配方式,统筹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劳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家庭教育、影视教育及研学旅行等,优化学生考核评价体系,建立文化教育与素质教育并重的教育模式。

统筹好校园教育和家庭教育是实现立德树人的重要保障。要深化校园-家庭联系,建立定期对话、实时跟踪反馈的学生管理模式,从整体上推动课程、课堂、生活三个载体相互协调,使学生教育能够有效延伸到家庭,形成高度协调统一的学生管理体系,提高立德树人教育成效。

(作者系浏阳市“付细霞小学校长工作室”首席名师)

焦点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