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解“技工荒”应多措并举

2018-12-20 07:33:04 [来源:华声在线] [作者:李瑞梅] [责编:印奕帆]
字体:【

李瑞梅

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劳动力市场出现了技术工人尤其是高级技工短缺现象,被称为“技工荒”。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公布的调查报告显示,目前我国城镇企业中高级技工占比数不仅与发达国家高级技工占40%-50%的水平相去甚远,也与“十三五”规划中“高级技工比例应达30%”的目标有较大差距。

中国制造要由大变强,技术工人是关键。目前,我国企业产品平均合格率只有70%,每年由此造成近2000亿元损失,并且工艺制造环节常常是技术创新、产品换代的瓶颈。仅以高档数控设备为例,由于操作人员素质问题,许多花大价钱买来的生产工具利用率还不到30%。

湖南是全国第二大劳务输出省,2017年外出务工人员占全省人口比重高达7.16%,按说不会发生“技工荒”,然而事实上我省也逐渐为“技工荒”所困。据2018年第三季度我省劳动力市场供求分析,职业资格一级(高级技师)、职业资格二级(技师)、职业资格三级(高级技能)、职业资格四级(中级技能)、职业资格五级(初级技能)的求人倍率分别为2.96、2.45、2.11、1.82、1.57,反映出技术人才尤其是高级技工的供给难以满足用工需求。

“技工荒”出现的根源,一是现行教育体制和现有教育条件制约了技工培养。一味追求高文凭的社会风气导致技工出现“断层”,多数行业部门和大中型企业不再保留指导、举办职业教育的职能,也不利于技工培养;二是“重仕轻工”等传统人才观导致对技工群体不够重视,技工劳动条件较差甚至缺乏基本社会保障;三是技能人才使用不够科学、失之粗放。职能部门习惯于将优秀技工提擢到管理岗位,造成了一线高素质技工大量流失。

破解“技工荒”、建设技工大省,应遵循以下路径多措并举:

——营造重视学习技术技能、尊重技工的良好氛围,建立健全技工激励机制,提高技能人才待遇。

一要经常组织形式多样的技能竞赛,通过各类媒介大力宣传技工在推动经济社会进步中的价值和作用,鼓励引导青年职工钻研技术,掀起学习技能的热潮;二要探索建立公平科学的薪酬体系,解决长期以来技工工资较低问题。各用工单位的分配制度应注重向关键技术岗位和操作要求高的岗位倾斜,制定技工培养、推荐、评比和表彰制度,逐步消除“干部”与“工人”的身份界限。政府职能部门应及时公布各层次技能人才的市场工资指导价位,指导用人单位合理确定工资待遇。

——理顺体制机制,为技能人才培养创造更多机会、更好环境。

一要设法消除家长和学生的疑虑。目前很多人尚不知我国职高、技校毕业生不但可参加夏季高考,还可参加专为职校毕业生设置的春季高考,所以总认为进入职高、技校就读是“低人一等”“输在了起跑线上”。在深入宣传基础上,应该会有更多学子选择先进职高、技校就读,再另谋发展;二要对技能人才培养予以政策倾斜。应通过高额补贴降低职业院校学费,银行应对职业院校办学、学生就学实行优惠的贷款政策;三要不断完善职能部门、职校、企业和人才市场紧密衔接的网络。正确指导技能人才培养和就业,支持行业、企业与职校开展“订单式”“模块式”培训,加紧培养紧缺行业技工;四要推进职业教育办学模式和机制改革。建立以职业能力为核心的课程体系,不断开发适应产业结构的新专业;五要建立培养技能人才的公益性服务平台,牵头举办各类技能培训,对企业招收学徒的行为予以补贴,使学徒能以实习做工的劳动抵扣学费,既缓解技工不足又促进技工培养。

——借鉴发达国家成功经验,在更多领域、更大范围建立灵活的职业资格体系。

英国不仅建立了九级职业资格制,还明确了职业资格与教育资格间的联系,比如专家证书相当于博士学位、翻译文凭相当于硕士文凭、3D设计BTEC高等国家文凭相当于高等教育和继续教育文凭等。韩国则拥有面向全体公民的完备的职业资格体系,不同背景人员均可在其中找到切入点,同时引用学分库制度,消除了正规教育的局限性,在职业资格与正规教育间建立了联系。

鉴于此,我省应进一步拓宽职业鉴定范围,免费或低收费为自发拜师学艺、自学成才者评定劳动技能水平,指导他们明确努力方向。与此同时,应建立兼具理论教学经验和考核鉴定职业技能的权威机构,科学制定各工种(含复合型工种)的技术等级标准及评定标准,定期对技工进行等级考核与评聘。目前国际上已将职业细分为1700余种,职业鉴定种类及其内容也应作出相应改变,要注重突出技工专业技能水平的量化、相关学识的要求与考核,逐步降低、弱化与技能提高关联不大的学识要求与考核。

(作者单位:湖南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省社科院基地)

焦点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