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接国际标准,培育卓越技能人才

2018-12-20 07:31:59 [来源:华声在线] [作者:龚声武] [责编:印奕帆]
字体:【

龚声武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大军,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要加快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培养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工业强国都是技师技工的大国”“要大力培养支撑中国制造、中国创造的高技能人才队伍”。

湖南正在实施创新引领开放崛起战略,实现高质量发展,但专业技术人员特别是拔尖技术人才、创新技术人才的短缺,一定程度桎梏了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出台《关于加强技能人才培养建设技工大省的意见》,是湖南省委、省政府深入实施人才强省战略的重大举措。我省高职院校应以此为契机,对接国际标准,培育卓越技能人才,充分发挥技能人才对制造强省建设的重要作用。

内化国际先进标准,实现人才培养要素全面升级

一是确定符合国际先进标准的人才培养目标。面对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我们应具备国际视野、通晓国际规则,将国际先进技能人才培养模式的标准和理念与我省高职院校实际有机结合,把国际先进工艺流程、产品标准、技术标准、服务标准、管理方法等创新性融入技能人才培养各要素和全过程。

二是开发符合国际先进标准的专业课程体系。职业院校必须及时掌握产业和技术的最新发展、行业对人才培养的最新要求,探索与国际职业教育发展趋势相一致的课程模式、教学模式和评价模式,优化专业课程体系,及时更新教学内容,确保学生所学与社会所需相一致。

三是健全对接国际先进标准的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要对接国际先进标准的技能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重塑专业建设理念、修订专业建设规划、再造专业建设流程、完善专业建设保障体系,打造符合国际化标准的专业群。比如工程机械类专业应健全工程机械服务人才培训标准、工程机械职业资格认证体系、工程机械服务人员质量保证体系。近年来,湖南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在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方向采取职业资格认定的技术标准及评价体系,并实施 “工学交替”的教学运行模式,人才培养质量大幅提升。

借力信息科技平台,完善对接国际标准的教学条件

一是搭建硬件平台:依托校企合作平台,建设一流实训实习基地,强化动手能力。对高端技术技能人才而言,动手能力是根本。职业院校要充分对接好产业发展需求、企业用工需求、群众创业需求,合理确定各类技能培训项目的培训科目、培训课程。同时鼓励行业、企业办职业教育,力推行订单式、定向定岗等培训模式,积极探索“互联网+职业技能培训”。通过以奖代补和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引导社会力量参与职业培训。支持职业院校与行业企业合作建设标准化实训车间,以一流设备、一流环境培养高规格技能人才。

二是打造软件平台:依托信息技术、软件应用、微课开发等,加大课程体系建设步伐。在信息化时代,任何专业课程建设都须加强与信息技术的融合,应及时将智能制造、大数据、移动技术等新技术融入课程内容,使技能人才掌握更多前沿性知识。

目前,湖南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已与多家企业签订人才培养战略合作协议,在人才协同培养、现代学徒制试点、技术研发、员工培训等方面开展深入合作,企业方为高校提供优质软硬件平台,校企合作成效显著。

提升教学能力,建设具有国际视野的专业教学团队

一是全面加强教学能力建设,提高教师“职业化”水平。职业院校应充分利用各级教师培训项目,通过组织集体备课、师徒结对、教师讲课比赛、教师技能比武、外出学习、请专家来校指导等多种形式,不断提升教师教学能力。

二是严格教师准入制,分层培养教师的工程实践能力和社会服务能力,提高教师“工程化”水平。打通校企人才双向交流渠道,吸引更多具有深厚理论知识和丰富实践能力的人才到职业院校任教,是世界发达国家职业教育的重要一环。目前,我省正大力支持高水平职业院校与大中型企业共建一批“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和技能大师工作室。我们应支持职业院校教师到企业和基地挂职、调研,特别是到先进企业的生产、管理、服务一线锻炼实践,增进其培养应用型人才的能力;我们应支持并鼓励在职业教育广泛开展政、产、学、研、金融通项目。

三是加大教师国(境)外培训力度,提高教师“国际化”水平。站在建设技工大省的新的历史起点,我省职业院校在深耕本土教育资源的同时,须加大对外开放交流合作,充分发挥国(境)外合作学校、高等教育中外合作项目在促进我省高职院校教师拓展视野、提升教学能力方面的积极作用。应积极选派骨干教师赴国(境)外交流、培训、进修,同时聘请国际培训师来校开展教学示范,助力实现培养开放性、国际化、创造性人才的教育目标。

(作者系湖南工程职业技术学院院长、教授)

焦点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