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优评先,莫凭一纸材料论英雄

2018-12-17 08:58:09 [来源:华声在线] [作者:阳明] [责编:印奕帆]
字体:【

近日到基层调研,不少村民向笔者反映:他们村的“第一书记”办了很多实事,但与优秀失之交臂,希望笔者多宣传该书记的先进事迹。

为群众办实事、口碑很好的“第一书记”,何以与优秀无缘?村民们的话语一针见血——“喇叭不吹不响”,他们的“第一书记”只顾埋头干活,没有团队为其“美容”。

村民们的话语并非空穴来风。时下,一些评先选优,只是从推荐单位上报的“总结”“材料”“经验”中进行评比,使得一些“汗水”流得多,但“墨水”用得少的人员,被“优秀”“先进”拒之门外。久而久之,便形成了“辛辛苦苦干,还不如围着材料转”的怪现象。正因为如此,每到评比表彰的时候,很多单位都组建“写作团队”,缺“笔杆子”的单位,甚至请来“外援”当“写手”。

不可否认,书面材料作为工作纪实,的确能反映部分工作的进程和成效,可以作为考核评比的一种辅助手段。但是,材料毕竟是经过加工后的“映像剪影”,仅以材料作为考核的依据显然有失偏颇,不仅会降低“先进”“优秀”的“含金量”,而且违背考核评比的初衷,损害基层干部干事创业的热情和积极性,形成“汗水”不如“墨水”的导向,误导下级务虚不务实,平时工作用不用心、出不出力都无所谓,只要考核之时安排专人写好材料、做好汇报,糊弄应付就能过关。

让考核评比回归本源,一方面要完善评价体系,建立全面、科学、合理的评价标准;另一方面,考评要坚持问题导向,对考评的内容要敢于提出质疑,避免成绩被夸大。

时下,正值岁末年终,是各级各部门全力收官的时候,亦是上级对下级一年来工作“打分”的时候,只有摒弃“看材料、听汇报”的形式主义,深入一线“望闻问切”,才能考出实绩、考出亮点、考出问题,让被考核单位发现问题、找出不足,查缺补漏、改进工作,真正发挥考核“指挥棒”的作用,杜绝“泡沫先进”“创作典型”。

焦点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