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使用“新鲜食材”,也敢叫“新鲜现做”?

2018-12-06 10:58:09 [来源:华声在线] [作者:郭元鹏] [责编:印奕帆]
字体:【

你在刷社交平台时,一定会时不时看到 “××美食店打卡”“网红食物拔草”等标签,配上精美的食物图片,让人很想一尝究竟。在社交媒体上,美食资讯是当仁不让的热点内容,面包烘焙则是其中的热门品类。但是,一些声称“新鲜现做”的食品,却未必使用的是“新鲜食材”。记者采时,有商家表示:“新鲜现做”的意思是“刚刚做的”,不一定是“新鲜食材”。(12月4日《新快报》)

随着健康理念的深入,随着生态理念的扎根,随着绿色理念的茂盛,如今人们越来越喜爱新鲜食品了。宁愿多花钱也愿意消费“新鲜食品”。于是,商家在经营中打起“新鲜现做”牌。街头很多食品店,都悬挂着“新鲜现做”的牌子。

“新鲜现做”成为了吸引消费者眼球的招牌,食品店也因此黄金滚滚、财源不断。那么,何为“新鲜现做”?我想所有消费者都会是这样理解的:用最新鲜的食材,刚刚做出来的食品。我们的理解,被商家的“解释”颠覆了。商家表示:“新鲜现做”,不一定使用“新鲜食材”,而是指“刚刚做好”。也就是说,很多所谓的“新鲜现做”,使用的可能是“陈旧食材”,只不过是“刚刚做好”而已。

这样的“新鲜现做”也就失去了意义。你虽然是“刚刚做好”的,而你使用的食材不是“新鲜”的,而是“陈旧”的,这是消费者需要的吗?这是消费者理解的吗?当然,有商家还表示:只能说,这是消费者理解出现了错误。那么,真的只怪消费者“理解能力差”?

笔者在网络上搜索了一下关于“新鲜现做”的解释,百度词典里的解释是:使用新鲜的食材,现场做出来的食品。市民一般喜欢这样的食品,是近年来逐渐风靡市场的经营方式。如此看来,对于“新鲜现做”的理解,不仅是普通消费者的“理解能力差”,就连专家和度娘的“理解能力也差”了。

其实,不是我们的“理解能力差”,而是商家在和消费者玩文字游戏而已。值得关注的是,这些打着“新鲜现做”名义的食品,多数是在朋友圈推广的。这种现象的发生,暴露出的是三个个问题:其一,朋友圈广告宣传还没有做到“应管尽管”;其二,街头食品店铺的低门槛进入,许多自制食品因缺少生产许可证、食品流通许可证以及食品安全证书等,食品安全有待考证;其三,对于宣传的内容,没有执法部门较真。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规定,食品生产、加工、销售经营者都应对场所、卫生、材料来源等进行规范化管理,并接受工商、税务、卫生等行政管理部门的监督管理。很显然,所谓的“新鲜现做”违反了规定,因为许多食材不仅不新鲜,反而发生了腐烂,根本不符合标准。这警示监管部门必须严格约束“新鲜现做”食品,要确保名符其实。

不使用“新鲜食材”也敢叫“新鲜现做”? “新鲜现做”的外衣不能随便披!

焦点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