捷径心态不纠偏,电信诈骗就不会绝迹

2018-12-06 10:36:24 [来源:华声在线] [作者:丁恒情] [责编:印奕帆]
字体:【

以低门槛、低利息办理贷款为幌子,吸引受害者上钩,后冒充银行工作人员制作假冒银行放款截图赢得受害者信任,进而骗取手续费、服务费、加急费非法牟利。日前,北京青年报记者从北京市昌平区公安局获悉,警方通过缜密侦查,连续打掉三个以此类手法进行电信诈骗的犯罪团伙,54名团伙成员被依法刑事拘留。(12月5日《北京青年报》)

电信诈骗并不是什么新鲜事物,它就像一部“未完待续”的泡沫剧,大有“你方唱罢我登场”之势。由于资金链断裂或者是出于其他原因,急需资金而又无法获得大额贷款,人们在焦头烂额之际往往就会选择“病急乱投医”。为了吸引受害者上钩,诈骗集团便使出了“杀手锏”——以低门槛、低利息办理贷款为幌子,并冒充银行工作人员承诺银行快速放款,这样的“不走寻常路”既迎合某些人的捷径心态,又能达到非法获取利益的目的。

稍微有点常识的人都清楚,任何贷款都有一套严格的审批程序,尤其是对大额度贷款的审批程序更为严苛。显然,“不需要经过严格审核就可以获得大额度贷款”是经不起推敲的。但问题是,为何明显背离常识的电信诈骗,却让许多人相信了呢?表面上看,是因为骗子抓住了受害者“病急乱投医”的心理,而根源却在于人们对“中国式关系”的依赖,总是认为只要有关系就能办成事,只要有金钱就能所向披靡。

正是因为过于迷信人情、关系和社会资本的能量,一些人便对制度、规则缺乏敬畏和价值认同。与“代办入学”骗局一样,“办理贷款”这种骗局其实并不高明,无非是打着“人脉广、关系硬”的幌子,以低门槛、低利息、放贷快等为诱饵,利用一些人急需资金而又无法获得大额贷款的急切心理,最终实现诈骗目的。虽然“快速获得大额度贷款”为某些人打开了“走捷径”的通道,却因为背离了规则正义和程序正义,终究会上演“现形记”,被警方“一锅端”也只是迟早的事情。

办理贷款需要经过严格的审批,而骗子为了达到非法获取利益的目的,却将低门槛、低利息、放贷快作为诱饵,将“不可能”的事情硬生生地变成了“有可能”。可见,在“办理贷款”这种骗局的背后,隐伏着难以言说的功利与算计。因此,面对所谓“好心人”提供的办理贷款路径,或者是一些承诺办理贷款的陌生电话或短信,我们一定要擦亮眼睛,保持高度警惕,不要盲目轻信,必要时要经过多方核实,以免给自己造成经济损失。只有丢掉幻想、剔除“走捷径”的不良心态,把对“中国式关系”的依赖抛到一边,电信诈骗这部泡沫剧才不会反复上演。

焦点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