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来保护“贫穷”的大学生?

2018-12-03 09:50:57 [来源:华声在线] [作者:袁玉勤] [责编:印奕帆]
字体:【

近日有微博爆料称,一名大学生因在华尔街英语报课,背上了网贷平台十几万元的“培训贷”。这位刘同学透露,课程花了学费16.33万元,每个月要还百度有钱(一款贷款APP)6600元贷款,现在由于经济压力,无法再继续学习,家里也无力偿还这份债务。(北京青年报 12月2日)

非法校园贷一直是大学生日常消费路上的诱惑与毒瘤。虽然教育部曾下发文件明确要求未经银行业监管部门批准设立的机构不得进入校园为大学生提供信贷服务,公安机关也对非法校园贷团伙进行高压严打,但居心叵测的贷款方为了紧咬大学生消费群体这块“大蛋糕”,将校园贷化身为回租贷、培训贷、美容贷等名目,变着法子回到了大学生面前。而这些还不具备独立经济能力的大学生,或是想换新的数码产品或者化妆品,或是想报培训班提升自我素质,又或是由于遇到突发财务危机但羞于向家里人要钱,一不小心就掉入了非法校园贷的陷阱当中。如何保护这些“贫穷”的大学生,成了社会需要关注的一个问题。

首先,从入不敷出的部分大学生群体出发,远离校园贷的根本在于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根据艾瑞咨询2018年大学生消费洞察报告显示,大学生自主决策的非常规大额消费集中在三个方面,分别是旅游、数码3C以及培训或考证,这些大额消费通常在每月八百元以上,与大学生月生活费数额存在入不敷出的矛盾。此外,互联网购物平台的繁荣,和类似蚂蚁花呗、京东白条这样方便的电商借款平台共同培养了大学生超前消费的观念,这使大学生容易忽视在个人财务上应该具有的理财观念。但超前消费并非完全有害,不过针对一些喜爱攀比的“伪贫穷”大学生来说,超前消费极易演变成过度消费,致使其涉足校园贷,针对这一部分人,唯有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才能免于遭受非法校园贷的侵害。

其次,从银行业监管部门、公安机关和校方这三个方面出发,外部的力量的介入也是保护大学生免遭非法校园贷毒手的一道门槛。2016年4月,教育部与银监会联合发布了《关于加强校园不良网络借贷风险防范和教育引导工作的通知》,明确要求各高校建立校园不良网络借贷日常监测机制和实时预警机制,同时,建立校园不良网络借贷应对处置机制。去年9月6日,教育部再次重申:"取缔校园贷款业务,任何网络贷款机构都不允许向在校大学生发放贷款。"近几年来公安机关也破获多起非法校园贷案件,比如沈阳公安在今年8月份破获的一起校园贷案件中,涉案金额就高达1000余万元。也有学校利用自身校园网,安装学生网络后台监测系统,凡是经常浏览校园贷网站的学生,校方都会记录下来并安排辅导员了解该学生的经济状况,避免学生陷入校园贷的漩涡当中。

最后,大学生消费需求与经济收入之间的矛盾宜疏不宜堵,家长和正规借贷银行的经济支持才是解决学生消费紧张的良策。对于家长来说,除了日常消费外,家长还要时常关注大学生的巨额消费动向,比如教育培训费用、购买数码产品的费用等,不能以每月固定的生活费来限制大学生的消费需求。最重要的是,要在沟通中让孩子主动告知自己的消费需求,对合理的消费欲望予以支持,不合理的消费欲望进行教导与遏制。对于正规借贷银行来说,申请消费贷款流程比从互联网金融平台借款相对来说要复杂、门槛高,这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大学生的办理欲望,如果能够简化不必要的流程,对大学生摒弃非正规的校园贷款也是很有帮助的。

毋庸置疑,大学生因无力偿还校园贷而选择自杀,或者进行犯罪的惨剧是每一个人都不想看到的,这不仅是受过高等教育的大学生的悲哀,更是因校园贷而被迫负债的家庭的痛苦。而如何去保护这些经济或精神上“贫穷”的大学生,除了让他们树立自我防范意识之外,也需要来自社会各界的力量来共同制造抵制非法校园贷款的屏障。

焦点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