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个人信息保护,法律制度应“快马加鞭”

2018-11-29 18:25:38 [来源:华声在线] [作者:张鹏] [责编:印奕帆]
字体:【

据中国之声《新闻晚高峰》报道,个人信息保护、应用程序隐私条款的合规,是近一年来各大部委关注的重要议题,也是互联网公司整改的重点方向。不过今天,中国消费者协会通报的100款应用程序个人信息收集与隐私政策测评情况却不容乐观,过度收集用户个人信息、隐私条款笼统不清成为典型问题。(11月28日 央广网)

互联网的兴起和智能手机的普及给民众带来了以往不可想象的便利,但谁又曾想到,如此便利的背后却也隐藏着巨大隐患。当大家在手机应用商店精心挑选自己常用的AAP时,却也有无数双利益的眼睛在网络空间的暗处盯着我们这些普通的消费者,极尽所能“盗取”消费者们的个人隐私。

消费者的个人隐私,APP运营商一直都在想方设法的努力“探索”。细心地消费者不难发现,“授权”一直都是我们使用一个新下载手机APP的第一步。的确,诸如地图、订餐等一些服务软件在使用时,确实需要打开定位或者授权手机号等操作,但对于类似P图等不少软件来说,也需要授权定位和手机通讯录的要求,笔者实在无法理解。难道消费者在哪里拍照,在哪里P图都有规定和要求?都需要通知一下手机通讯录中的每一个人?

显然不是。但这就是APP运营商的要求,如果你不提供,就用无法使用这款APP,这个隐形条款是不是很霸道?可现实中,消费者就是这么的无奈和委屈。那么定位等个人信息的捕捉对这些运营商而言收益又在哪里?想一想个人活动轨迹等“大数据算法”,会不会突然觉得很可怕?

消费者的个人隐私,民众一直努力在“防守”,但这样的“防守”是被动的,也是收效甚微的。对于此前某款手机因为伸缩摄像头会自动打开而曝出侵犯个人隐私的事件,不少网友都忍不住去帮运营商说话,因为它很“诚实”以至于能被普通消费者发现,而那些不老实的APP呢?或许你到现在都发现不了。

当然,在经历一系列个人隐私被侵犯后,消费者的防范意识已经有了显著提高,但不少APP在被授权前对于保护个人信息方面的安全承诺和技术说明过于模糊、不易理解,即使有的消费者会在下载时有意识地关注这些条款,可复杂的说明依旧让大多数人看不明白。于是,就出现了民众怎么守怎么丢球,运营商怎么踢怎么进球的不公平比赛,而最后买单的依然是“遍体鳞伤”的民众。

消费者的个人隐私,相关部门一直在“反击”,但这样的“反击”来源于之前的“失守”,同样效果并不理想。因为对于APP运营商而言,只需获取一次消费者的个人信息就足够了。所以在笔者看来,相关部门与其一味的强调防守不如主动“进攻”,尽快落实有关法律,为个人隐私的模糊地带划清界限,给妄图贩卖个人隐私作为谋利手段的运营商“迎头痛击”,将依旧我行我素的运营商关进法律的“笼子”。只有这样,才能重新塑造一个清朗的手机APP应用市场服务环境,才能让智能手机更好的服务每一位消费者。

焦点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