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领域需要公共精神

2018-11-12 08:34:02 [来源:华声在线] [作者:徐西庆] [责编:潘华]
字体:【

徐西庆

近来,公共场合频繁发生揪心事件:重庆万州一女乘客因错过下车地点与司机发生争吵,导致车辆失控并坠江;江西新余公交车女司机被乘客怀疑“故意不让下车”,被拳打脚踢至住院治疗;杭州某小区,一位母亲因男子遛狗未拴绳吓到孩子与对方发声口角,被该男子骑在身下殴打至骨折……人们不禁要问:我们需要什么样的公共领域?

日常生活圈不断延展,公共生活在我们生活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公共领域中个人的行为将影响到他人的心理情绪、服务体验,这些影响有时是正面的,让人感受到温暖和欣喜;有时则是负面的,带来摩擦和冲突的几率。

然而,薄弱的精神内核似乎越来越难以支撑起公共领域的外壳,我们看到的是个人至上趋势的蔓延、责任担当的退缩,以及公共精神的淡漠。理性的个人一旦面对公共生活就变得敏感、挑剔、暴怒,本应给我们带来惊喜的集体生活图景,却三番五次演变成怒火中烧、充满暴力的公共危机。

如果说物质的充裕决定了生存质量,那么精神的丰润会影响幸福轨迹。公共精神匮乏,已经成为了我们备受干扰的“痛”,而治愈这病症的药方,把握在每个人手中。

不管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还是“克己复礼”,翻阅经典,先哲们对实现良好公共秩序期许颇深;品味当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正在形塑着公共生活。公共精神的培养不只是传统文化的复兴,也不仅仅是自上而下的管理行为,还需要由法治底线、文化神髓、道德风骨共同铸就。

我们坚持依据法律法规等公共制约来解决问题之余,也要弘扬以优秀传统文化为内核的公共精神,并自觉润养心灵,共建良性的公共领域。

焦点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