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名企业不应对“傍名牌”无动于衷

2018-11-01 18:11:46 [来源:华声在线] [作者:宋鹏伟] [责编:印奕帆]
字体:【

近日,一段“河南现‘中匡石油’,有车主不敢加油”的视频在网上热传。视频拍摄于河南三门峡,有一个名为“中匡石油”的加油站,其名字和标志被指与“中国石油”非常相似,易产生混淆。记者查询看到,中匡石油集团有限公司注册地址位于福建莆田,法人则称并不是山寨中国石油,名字取自于中国传统文化。律师表示,“中国石油”已被注册成商标,中匡石油易引起消费者混淆,或构成侵权。(《北京青年报》11月1日)

有的企业靠产品赚钱,有的靠营销赚钱,还有的靠消费者“看错”赚钱。比如这家“中匡石油”,若不是车主发现“中国石油”的加油卡不能使用,恐怕还很难发现竟有如此操作。

因为注册地在福建莆田就歧视人家,这当然是不对的,可仔细看下来,这不就是百姓口中的山寨品吗?毕竟,不仅是名字相似度极高、经营业务高度重合那么简单,这家“中匡石油”的标识也与“中国石油”高度相似——名字相似就罢了,颜色、字体和构图都相似,这还不叫“傍名牌”?就算是较真儿的消费者,没准儿也认为是广告牌年久失修,掉了一竖也说不定。更绝的是,这家公司的法人还有另一家公司,名叫“申国石油”,这就没什么好解释的了吧?

康帅博、脉劫、营养抉线、666皮炎平、漂柔洗发水、小夭鹅、飞利埔……类似的产品着实不少,哪个好卖人家就仿冒哪个,通过攀附知名产品的商誉来赚钱。有的消费者蒙在鼓里,有的则是贪便宜、好面子而专门购买,无论哪种情况,都破坏了正常的市场秩序。依据《商标法》和《反不正当竞争法》,都应严厉查处。

不过,之所以“傍名牌”的行为屡禁不止,是因为他们有空子可钻。一方面,违法成本较低。企业维权要付出很高的成本,最终的赔偿却少得可怜,于是在超额利润的驱使下,有些企业根本停不下脚步,即使败诉还可以卷土重来;另一方面,有些企业不够爱惜自己的羽毛。譬如,中国石油官方微博上曾发布消息称,中固石油、中匡石油、中围石油等加油站都是冒牌货,消费者可以通过开发票的方式来辨认。的确,由于规模有限,对正牌企业造成的影响似乎并不大,但考虑到自身品牌形象,这些企业难道不该积极举证,尽早打掉冒用自己名义坑害消费者的李鬼吗?

按照“中匡石油”负责人的说法,“中匡”两个字一直都有,出自传统文化。的确,《逸周书·大匡》中有这俩字,意指“中等的治绩”,将其作为品牌名称真的是为了展现企业的低调?信不信其实不重要,重要的是这是否为合法商标,又是怎样成功注册,合法山寨的?这一切,都需要中国石油站出来,不仅为了自己,更为了不负消费者的信任。

焦点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