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责任担当,坚决打赢教育脱贫攻坚战

2018-10-29 10:37:04 [来源:华声在线] [作者:郭尚武] [责编:夏博]
字体:【

湖南省教育科学研究院 郭尚武

打赢脱贫攻坚战,既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举措,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强调,要“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做到脱真贫、真脱贫”,这足以说明党中央高度重视扶贫工作。教育扶贫是“五个一批”的重要内容,从国家到各地都高度重视。教育扶贫工作实施到现在,已过去了4年,距离2020年脱贫攻坚任务全面实现,不到2年,时间紧、任务重。在此背景下,必须以高度的责任感、使命感、紧迫感抓好教育扶贫工作。

深化教育扶贫的思想认识,增强责任感

教育扶贫是提高扶贫工作实效的先决条件。“扶贫必先扶智”。通过教育扶贫,让贫困地区的孩子同发达地区的孩子一道共同接受优质的教育,是扶贫工作的一项重要举措。教育扶贫与生产支持、低保安抚、移民安置、就业帮扶、医疗救助、技术输入等扶持方式相比,其扶贫的方式更加实用,扶贫的影响更加深远,除必需的“输血式”扶贫措施外,教育扶贫主要作用在于“扶智”和“扶志”。即通过教育,让贫困地区劳动者获得一技之长,以此解决他们的就业问题;通过教育,让贫困地区孩子的成长成才,带动一方群众脱贫。从这个层面讲,教育扶贫是提高扶贫工作实效的重要前提和基础。

教育扶贫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根本手段。贫困人口自身发展能力弱,自我造血功能差,是导致贫困的主要原因所在,而其根本原因在于贫困地区人口受教育程度低。研究结果表明,根据世界银行的贫困线,如果家庭劳动力受教育程度不足6年,贫困的概率就大于16%;如果接受教育年限增加3年,贫困的可能性将降至7%;如果接受教育的期限为9至12年,贫困的可能性将降至2.5%;如果超过12年,几乎没有贫困现象发生。由此可见,受教育的程度越低,其贫困的概率越大,受教育程度越高,其贫困的概率越小,教育在扶贫过程中起着基础性、根本性的作用,能有效阻断贫困代际传递。

教育扶贫是追求社会公平正义的重要抓手。当前,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发展不均衡不充分之间的矛盾,而发展不均衡是导致不公平的重要因素。就教育而言,由于贫困地区经济发展落后,导致教育投入不足、师资力量不强,贫困地区整体办学水平、教育质量明显落后于发达地区。近年来,这种教育不均衡的状态有所缓解,但在享受优质教育资源上,两者仍存在较大差距。家庭条件较好的子女可以选择更优质的学校、可以参加社会机构举办的各种培训班,甚至可以请家庭教师实行个性化培养,这些对于贫困家庭是不可能做到的事情,这是一种起点上的不公平,在他们的人生道路上,从一开始就输在了起点上。推进教育扶贫,一方面可以帮助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脱离贫困,更重要的是可以消除社会中的不平等,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把握教育扶贫的基本要求,提高实效性

教育扶贫是大扶贫工作的重要内容,推动教育扶贫既要遵循大扶贫工作的基本原则和要求,也要把握教育自身的特点及要求,提高教育扶贫的实效性。

一是坚持全面覆盖。“在扶贫的路上,不能落下一个贫困家庭,丢下一个贫困群众”。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在井冈山神山村面向贫困群众给出的庄严承诺。扶贫是实现贫困地区人口整体脱贫,不是让一部分人先行脱贫。同样,教育扶贫也绝不能落下任何一所贫困学校、任何一个贫困学生。具体来讲,各项资助政策、技能培训、结对帮扶、师资培训、资金扶持等扶贫举措要覆盖到每一个贫困地区、每一所贫困学校、每一户贫困家庭、每一个贫困孩子。

二是坚持精准发力。精准扶贫是2013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南省湘西十八洞村考察时提出的概念。要提高教育扶贫工作实效,必须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精准扶贫的思想,通过深入调查研究把准贫困地区教育落后的症结,弄清贫困地区人民群众对教育的需求,因地制宜,实事求是地提出扶贫对策和思路。尤其是到了扶贫的后半程,对于那些扶贫过程中形成的好经验和好做法要加以总结,对于那些还未解决的问题要认真研究,有针对性地提供帮助。要通过精准扶贫,确保办好每一所学校,确保每一个学生都能接受良好教育,确保贫困地区教育水平整体提高。

三是坚持均衡协调。教育具有公益性和普惠性,开展教育扶贫,一个重要任务就是要优化教育资源配置,统筹推进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逐步缩小城乡、校际差距,提高贫困地区教育整体发展水平。比如在经费投入上,要重点向贫困地区倾斜;在教育装备上,重点保障贫困地区学校的需求;在师资配备上,优先配足贫困地区编制缺口;在教师待遇上,重点提高贫困地区教师工资水平,吸引更多的优秀教师向贫困地区流动。通过一系列举措,逐步缩小城乡教育发展水平差距,实现均衡发展。

找准教育扶贫的工作重点,增强针对性

教育扶贫是一项系统工程,牵涉到政府部门、学校、家庭等社会方方面面,打赢教育脱贫攻坚战,必须以教育部门为主体,动员各方力量,找准工作重点,综合施策,精准发力,提升教育扶贫的针对性。

一是构建教育资助体系。贫困地区教育落后,其主要原因是经济发展水平落后,导致教育投入不足、导致贫困家庭学生因贫困而辍学。不加大资金投入,教育扶贫就很难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建立健全教育资助体系,保障贫困地区教育投入是推进教育扶贫的重要举措。一方面,要依托学生资助系统,构建包括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高中教育、职业教育全覆盖的教育扶贫资助体系,让贫困地区每一个贫困家庭的孩子都接受优质的教育。另一方面,要动员全社会力量,对贫困地区、贫困学校、贫困家庭、贫困学生开展结对帮扶、支教送教、共建共享等活动,形成政府主导、全社会共同参与的教育资助体系。

二是构建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体系。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是实现教育脱贫的重要举措。按照《湖南省人民政府关于统筹推进县域内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改革发展的实施意见》,到2019年,全省所有区县将全面通过国家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的验收。到2020年,基本消除城乡二元结构,基本实现义务教育城乡协调发展,全省90%以上的义务教育学校基本达到办学标准。如果这一目标如期实现,那么义务教育这一层次的脱贫任务基本可以完成。因此,应把统筹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作为实现教育脱贫的重要抓手,加快推进县域内城乡义务教育学校一体化发展。

三是构建职业技能培训就业体系。贫困地区农村劳动力就业能力较差、劳动技能欠缺是导致贫困地区农村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重要原因。开展职业技能培训,提高贫困地区劳动人口就业技能,是帮助贫困地区劳动人口快速脱贫的重要举措。一方面,要大力支持贫困地区职业教育发展,充分发挥职业学校的作用,建好培训实训基地,完善就业服务网络,努力使贫困地区每个劳动力人口拥有一技之长、有业可就。另一方面,要充分发挥社会培训机构的作用,采取购买服务、委托培养等方式,鼓励和引导社会培训机构参与到贫困地区劳动人口的职业技能培训中来。

焦点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