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家风建设推动基层社会治理创新

2018-10-28 11:41:41 [来源:华声在线] [责编:夏博]
字体:【

湖南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湖南工业大学基地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推动社会治理重心向基层下移,发挥社会组织作用,实现政府治理和社会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家风既是家庭和谐发展的内在动力,也是基层社会治理创新的巨大推动力。

家风是良好社会风气的基础

家风是社会风气的重要组成部分,良好社会风气的形成需要大力弘扬中华优秀家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了丰富的家风建设与社会风气形成的思想,诸如山西乔家的“和为贵,家睦族旺;重修德,人正兴旺;讲诚信,以义取利;乐读书,百年树人;慎俭德,勤俭持家;善为先,无私讼公;怀天下,兴家报国”;湖湘彭氏土司的“敏而勤,富而义,贵而礼,严而和,入而孝,出而忠”等,均有效诠释了家风与社风的辩证关系。具体而言,家风养成对于社会风气的形成具有三大价值:一是家风建设强调主体克己修身,主张清白做人、诚信做人、仁爱做人,能有效抵制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等不良风气,不断孕育道德高尚的社会公民。二是家风建设要求不断丰富和完善家训,并将其与新时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紧密结合,实现传统家风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三是家风建设是形成良好社会风气的有效载体,通过“家庭、家教、家风”三位一体协同建设,能切实培育个体价值观,引领社会好风尚。

良好的社会风气有利于创新基层社会治理方式

研究表明,情感是一种“黏合剂”,它不仅仅能构造一个稳定的社会结构和文化符号系统,还能与经验、行为方式、社会成员互动等联系起来成为整个社会形成良好秩序的社会心态和情感依赖,促进社会治理实现善治的目标。而传统命令式的管理方式忽视了治理者与被治理主体之间的情感基础,容易激发公民之间或公民与基层管理者之间的矛盾,难以取得良好的社会治理绩效。究其根源则在于全社会未能形成良好的风气,公民行为方式、思维方式,亟待共同的文化心理和价值理念来引领。因此,在基层社会治理的过程中,“情感”跟所谓的“方法、手段”一样重要。换言之,建立在正确的共同的价值认同基础上的良好社会风气不仅可以创新基层社会治理方式,也可以实现基层社会治理的良好效果。如,株洲市天元区天台社区在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家庭家教家风思想的引领下,积极探索了一条“传承好家风、塑造好邻居、共建好社区”的基层社会治理新模式。他们通过“美食共品、孩子共管、车库共享、美景共游”的方式把家庭的温情传递到身边的邻居并进而传递到整个社区,推动形成了知荣辱、讲正气、讲奉献、促和谐的社会风尚,进而起到了降低犯罪率、抵制和防范各类邪教入侵、提高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水平的多重社会功效。

“三同步”推动基层社会治理创新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不断深化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大力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大力加强党风政风、社风家风建设。“四风”建设中,家风建设是基础,关系基层党风政风社风建设的成败,是实现基层社会治理创新的有效路径。以家风建设推动基层社会治理创新,需要做到三个同步:一是家风建设要与基层党风建设同步推进,切实将好家风所蕴含的淡泊名利、廉洁清白的崇高风范和尚俭拒奢、谨守本真的治家哲学贯彻到党员干部的作风建设之中,实现家风党风的有机统一。二是家风建设要与基层政风建设同步推进,以守信践约、与人为善的优良家风不断营造和谐的基层氛围,实现家风政风的有机结合。三是家风建设要与基层社风建设同步推进,将家庭成员价值观的塑造与基层群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结合起来,实现家风社风的有机融合。

(执笔:向汉庆 涂承东)

焦点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