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葩作业到底奇葩在哪里

2018-10-22 08:51:36 [来源:潇湘晨报] [作者:周东飞] [责编:曾晓晨]
字体:【

最近,杭州一位爸爸的朋友圈吐槽,又引发了一场关于奇葩作业的讨论。

他的儿子读的是小学一年级,却被老师布置了一本厚达12页的作业。这本作业小册子有一个非常好听的名字,叫做《叶问》。其中要求,测量树叶的周长、大小、重量,观察一棵树的树叶大小、软硬、颜色等变化,把不同时期的叶子按一定的顺序贴好。另外,还要写两份“图文结合、形式多样”的报告。

最近一两个月,关于奇葩作业的讨论已经有过两三次了,频率真的有点高。除了这次的“叶问”,9月份佛山还出现了一道“数一亿颗大米”的奇葩作业题。小学四年级数学老师要求,孩子们要在当天晚上数一亿颗大米并计算出重量。同样是9月份,上海的一家幼儿园直接给家长布置作业,要求他们定期观看一档网络综艺节目,并提交1万字的观后感。

作业之所以变成了奇葩,其中肯定是存在问题的。一方面,某些作业被指责为奇葩,其本身确实是有硬伤的。比如上海某幼儿园要求家长看综艺节目、写万字读后感,它的背后未必没有利益方面的勾连,这和老师在家长会上分发培训机构的广告是一个原理。另一方面,也不能排除一些家长理解方面的问题。比方说,学校要求孩子连续多天记录月亮的形状,家长理解成“夜里12点画月亮”并指责其奇葩,这就过了。

其实,更重要的问题还是家校双方沟通不够。以“叶问”作业为例,当家长吐槽成为新闻事件之后,当事学校的校长出面回应说,其实这个作业的目的只是希望孩子们多参与,并在参与的过程中学会动脑筋。比方说,用直尺测量不到树叶周长,可以想想其他办法。而“数一亿颗米”的出题老师则向媒体解释,她的初衷是让孩子们学会估算的方法,知道了100颗米的重量,就知道了1亿颗米的重量。

这么一解释,再回过头去想想,作业好像也没有多么奇葩。但是,缺少的恰恰是这个解释的过程。数米的作业,家长在群里问怎么数,老师回复“一粒一粒地数”。家长问数好要不要带到学校,老师回复“用食物袋装好带回学校”。这其中有幽默成分吗,根本没有。哪怕老师稍微给一点点“估算”的暗示,家长们也不会如此无计可施。要说奇葩,这种生硬的家校关系,才是真正的奇葩所在。

作家林清玄写过一篇《月亮与台风》的散文,其中讲到他儿子也被布置了观察月亮的作业。然而,那几天恰好刮台风,看不到月亮。他就建议儿子干脆观察台风,于是儿子观察到“风从东西南北吹来,云在天空赛跑”的奇景。不知道孩子的老师收到这样的作业是如何对待的,也不知道林清玄怎么就有这么大的胆子,敢于擅自做主改变老师布置的作业。

或许,这父子两人遇到的是一个不那么生硬、还可以说服的老师?于是,他们就交出一份另类却精彩的奇葩作业。

潇湘晨报评论员周东飞

焦点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