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旅融合应以文化创意为核心和引领

2018-09-28 08:40:48 [来源:华声在线] [作者:梁斌] [责编:曾晓晨]
字体:【

2017年7月14日,缥缥缈缈的雾气笼罩在小东江的江面上,如梦似幻。(资料照片)湖南日报·华声在线记者 郭立亮 唐俊 摄影报道

梁斌

文化和旅游具有深层次的内在联系,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载体。目前,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旅游业成为国民经济战略性支柱产业,文化旅游作为旅游业转型升级的关键要素,日益受到重视。故此,我们一方面要利用文化发展旅游,另一方面要通过旅游建设、传播文化。

湖南是旅游大省,旅游业发展势头强劲。2017年,湖南接待国内外游客6.69亿人次,居全国第六位,实现旅游总收入7172.62亿元,居全国第八位。在大力实施“创新引领、开放崛起”战略背景下,湖南提出建设以“锦绣潇湘”为品牌的全域旅游基地,力争到2020年全省旅游总收入突破一万亿元,将湖南打造成旅游经济强省和国内外知名旅游目的地。

湖南文化资源丰富、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迅速,发展文化旅游基础良好。2017年湖南文化和创意产业增加值突破2000亿元,增速明显高于同期经济发展。湖南应突出以文化创意为核心和引领,努力实现文化与旅游的深度融合,打造全域旅游新格局。

——充分挖掘湖湘文化内涵,创新旅游文化演艺产品。

湖湘文化底蕴深厚、源远流长,应深入挖掘其内涵,进行设计创新,并通过演艺等方式予以艺术性展示,让游客感受湖湘文化魅力,提升湖湘文化影响力。优秀的旅游文化演艺产品能激发消费者旅游兴趣和热情,增加游客对目的地文化的认同感,促使其体验和消费更多文化产品,从而助力当地全域旅游的建设发展。

当前,湖南已开发出较多旅游文化演艺产品,其中张家界的山水实景音乐歌舞剧《天门狐仙·新刘海砍樵》、大型民族文化节目《张家界·魅力湘西》,湖南韶山的山水实景演出《中国出了个毛泽东》等充分展现了当地的文化特色,促进了当地旅游业发展。湖南历代名人辈出、文物古迹众多、民族风情独特,可据此创造丰富多彩、为人们喜闻乐见的旅游文化演艺产品,推动文化与旅游紧密融合、共同繁荣。

——整合地方文化资源,举办文化旅游节事活动。

文化旅游节事活动注重文化创意和策划,鼓励游客积极参与,重视游客的互动与体验,可满足游客多层次需求,有效提高举办地的旅游竞争力和知名度,完善举办地基础设施,带动举办地经济发展。比如青岛通过举办“啤酒节”“海洋节”,将自己独具特色的“海洋文化”传播出去,成功塑造了海滨名城的特色形象。

湖南知名文化旅游节事活动已有“中国湖南国际旅游节”“中国(湖南)红色旅游文化节”“长沙橘洲音乐节”等等。其中2018年中国(湖南)红色旅游文化节在岳阳平江举行,时值纪念平江起义90周年,文化节展现了大量“红色旅游+”文化创意,促进了湖南红色旅游发展。

继续办好已有文化旅游节事活动,创办更多具有新意和特色的节事活动,需要进一步挖掘地方文化内涵、注重创新、突出主题特色,还要重视激发当地居民参与热情,增加当地居民与游客的互动性。

——加快乡村旅游与文化创意产业融合,助力精准扶贫战略。

大力发展乡村文化旅游产业是振兴乡村和建设美丽乡村的重要途径,是推进旅游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环节,也是精准扶贫的重要抓手。目前湖南乡村旅游主要有“农家乐”旅游、古村镇旅游、寻访民间传统手工艺旅游等模式,这些模式往往技术含量低、创新动力不足,只有将乡村旅游与文化创意产业紧密融合,才能推动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

在充分挖掘乡村文化资源、打造富有文化创意的乡村旅游产业园区的同时,要把以先进科技为核心的新产品和新理念植入到乡村旅游发展当中。比如充分利用“互联网+”等现代科技文化手段,加快乡村旅游的智慧化和便利化。要加大乡村旅游的宣传力度,注重乡村旅游品牌建设。比如以“锦绣潇湘,福地武冈”为主题的2018年湖南春季乡村旅游节在邵阳武冈举行,举办地以本次活动为契机,扩大对外宣传,推进旅游经济植优补短,培育吃住行游购娱良好环境,发展全域旅游。应鼓励全省各地积极开展此类活动,全力以赴打造精品,助推乡村文化旅游发展。

湖南70%以上的优质旅游资源分布在武陵山、雪峰山、罗霄山集中连片贫困地区,要大力发展这些地区的乡村旅游,推动乡村旅游与文化创意深度融合,优化旅游环境、丰富旅游产品,促进贫困人口尽早脱贫致富。

(作者系湖南师范大学“一带一路”研究院东北亚研究中心副主任,湖南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湖南师范大学基地特约研究员)

焦点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