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贫困生“隐形资助”的背后是尊重

2018-09-21 15:07:12 [来源:华声在线] [作者:杨景程] [责编:印奕帆]
字体:【

高校对贫困新生的人性化资助方式,既体现了高校的人文关怀理念,也体现了学校教育管理工作以学生为中心的价值取向。

9月9日,中国人民大学新生陆续到校报到。今年人大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新推出“一折机票”、网络提前注册等服务,在绿色通道方面,则更强调“隐形资助”“暖心资助”“发展资助”等理念,突出了资助的温度,让学生更有获得感。

对贫困生来说,经济资助当然是必要的,但是如果资助的方式简单粗暴,就很有可能伤及学生的自尊心,导致资助的作用大打折扣。人大以隐形资助的方式帮助贫困生,注重对贫困生的人文关怀,是一种值得赞赏的工作方式,也可谓为贫困生上了一堂出色的“入学第一课”。

早些年,一些高校在开展贫困生助学金发放工作前,让贫困学生上台演讲“比惨”,以此种方式甄别贫困生,这引起了贫困生的反感和舆论的批评。此外,一些学校资助贫困新生生活用品时,都是统一发放棉被床单等,这种统一的款式也成了一种“贫困生”标签,不利于保护学生隐私。也许这种疏忽是无心的,但这些做法确实让人很受伤。

鉴于此,教育部门近年来专门发文要求,加强和规范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体现人文关怀,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得到有尊严的资助。

此次大学生开学季,人大把对贫困生的资助材料都统一折叠到一个信封里,包括校内超市购物券、校内购书卡、饭补卡、健身卡、电话卡、体检卡等,满足学生入学时多方面的需求。这种隐形资助、精准资助的方式和理念,的确有利于让贫困学生在学校的生活和学习更有尊严,值得肯定。

人文关怀,是文明社会的应有之义,也是现代高校应有的教育理念。它的本质,就是尊重人、关心人、发展人、完善人。其中,首要的尊重,就是要重视人的尊严和权利,以及尊重人的能力差异和个性要求。值得欣慰的是,随着社会对贫困生资助问题的认识越来越深入,越来越多高校在尝试改进贫困生资助工作方式方法,更加注重尊重资助对象,保护其隐私,比如利用大数据和校园智慧系统对贫困生进行甄别,保护受资助学生的个人信息不受泄露,再将助学金“悄悄打卡”的方式对贫困生进行资助。这些人性化的处理方式,受到了学生们的欢迎。

高校对贫困新生的人性化资助方式,既体现了高校的人文关怀理念,也体现了学校教育管理工作以学生为中心的价值取向。这种行为本身,不但意味着学校出色完成了对新生的资助工作,也意味着高校给学生们上了一堂关于人文关怀和人格尊严的生动课程,这堂“开学第一课”,必将对学生们的成长和发展具有深远的积极意义。

焦点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