弹性入学有利于儿童的全面成长

2018-09-19 09:01:32 [来源:华声在线] [作者:张英] [责编:刘畅畅]
字体:【

目前,我国不少省份将就读小学一年级儿童的年龄标准定为当年的8月31日前需年满6周岁。为了孩子的入学时间,一些父母不惜提前剖腹产、改户口本信息。上周,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联合问卷网,对2010名受访者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73.9%的受访者希望小学实行有条件的“弹性入学”机制。(9月18日 中国青年报)

俗语说,“人上一百,形形色色。”每年新入学的学龄儿童何止千万,其面孔的多样性可想而知。对于每一个学龄儿童而言,他们的性格、智力都千差万别,并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有的儿童不仅早慧,而且“早教”,熟读《唐诗三百首》等名编、会做基本的小学算数的学龄前儿童也不在少数。在此情况下,强行对儿童受教群体采取一刀切的入学年龄划线,似有粗暴、简单之嫌。

作为政策制定者,在制定政策时一定要多立足于现实,面对多样化的新入学儿童群体,要多展现政策的灵活性和包容度,把入学儿童的年龄“狭小化”到具体的一天,显然过于僵化,其执行的结果,不仅不能公平地给学龄儿童的年龄门槛划线,还会导致“相差一天等于相差一年”的尴尬。比如以8月31日划线,试问,那同年9月1日出生的儿童会做何感想呢?晚生一天,身体发育和心智成长状况的差距基本上为零,可是一个高高兴兴上学堂,另一个却孤零零落单,此情此景,与追求公平划一的初衷似也背道而驰。

就是从儿童的综合素质开发和素质教育开展的立场看,过于僵化的年龄划线似乎也有不妥。很显然,每个儿童的智力发展水平和心智发育状况都有差异,而素质教育也罢、儿童综合素质开发也罢,都是在承认个性化、差异化的基础上展开的。我们推崇这些新的教育理念,首先就要避免把儿童视为流水线产品,不幸的是,过于缺乏弹性的“入学年龄划线”恰恰是在潜意识中把多样化的儿童群体视作流水线上的标配产品,作为素质化教育的第一站,切入点就错了。

我们也发现了调查数据中的一些有趣之处,那就是城市与乡村的家长对弹性化入学制度的需求大有不同。73.9%的家长希望有条件的“弹性入学制度”,其中,一线城市28.2%,二线48.8%,三四线19.7%,县城和乡镇2.6%,农村仅有0.7%。这些数据告诉我们,“弹性入学”制度对现实教育大有必要,这不仅是儿童发展差异“因人而异”的必须,也是城乡需求差异“因地制宜”的必然。

有鉴于此,教育政策的制定者有必要对此前的“一刀切”措施进行纠正,推出有条件的“弹性入学制度”,比如可以以9月1日为分水岭,前推三个月同时后推三个月,这样就有了六个月的弹性,表面上弹性加大,实际上反而更能缩小学龄儿童的年龄差距,不违政策初衷。

■三湘都市报评论员 张英

焦点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