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扶不起”变“讹不起”

2018-09-14 08:39:29 [来源:华声在线] [作者:毛建国] [责编:印奕帆]
字体:【

9月2日,浙江金华一80后小伙子骑电动车经过一路口时,扶起一位骑电动车摔倒的老人,没想到对方反报警称是被他撞倒。事发后,交警通过调取事发路段店家监控,证实小伙未撞到老人。终获清白的小伙表示将起诉讹诈的老人一家,后来经过警方耐心说服,放弃了起诉。

一个始终保持希望的社会,从来就不缺少直面问题、舔着伤口前进的勇气。这些年来,对于“扶不起”的反思与谴责不绝于耳,“扶不起”却成了很多人不愿触碰的伤疤。2014央视马年春晚小品《扶不扶》,就直面了这个问题,其中一句“人心要是倒了,咱想扶都扶不起来了”,激起了无数人的共鸣。在很多人看来,“扶不起”俨然是人性最大的痛,解决了这个问题,整个社会公共道德才会向前跨越。

道德谴责隐藏着朴素的舆论正义,不能说完全没有意义。可是很多时候,道德谴责只对有道德者有用。在“扶不起”中,讹人者早已经没有道德感和耻辱感了。在其功利判断里,如果讹人成功,可以拿到一笔钱;如果讹人不成功,大不了说声抱歉,把原因解释为误会。

因此,解决这个问题,要从反腐败中寻找经验和启示。就是说,解决“扶不起”问题同样需要实现“不敢讹、不能讹、不想讹”。谴责之余,提高“道德碰瓷”的成本,让“扶不起”变成“讹不起”或是有效路径。

这位浙江金华的小伙子表示出起诉念头后,舆论几乎一边倒支持。之所以如此,正是因为人们对“扶不起”受够了,迫切希望出现“讹不起”。在“不敢讹、不能讹、不想讹”中,最理想的是“不想讹”,但目前务实一点的做法是在“不敢讹”上多做一点努力,对于讹人者加以法律的约束和惩处。如果在现实中,当事人理直气壮地对讹人者提起诉讼,让法律发挥出更大撑腰作用,让讹人者付出应有代价,“扶不起”就会转向“讹不起”,社会风气就会逐渐健康清朗。

焦点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