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山:努力探索湖湘特色的新型城镇化道路

2018-09-13 06:33:23 [来源:华声在线] [作者:鹿山] [责编:印奕帆]
字体:【

■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湖南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

努力探索湖湘特色的新型城镇化道路

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党组书记、厅长 鹿山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城镇化是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既是经济发展的结果,又是经济发展的动力。湖南是农业大省,农业人口多,吸纳转移人口落户城镇的任务仍然十分艰巨。学深悟透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精神,要更加深刻地认识和把握城镇发展规律,坚持新型城镇化、乡村振兴两轮驱动,统筹好规划、建设、管理三大环节,着力推进城乡融合发展,加快转变城市发展方式,提高城市治理能力,走出一条具有湖湘特色的新型城镇化道路。

深入推进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2017年,我省在外务工人口总量减少,由2012年的540.94万人减少为2016年的496.79万人。这说明,随着我省经济实力、人居环境不断改善,城镇吸引力增强,外出务工的趋势减缓,人口开始呈现回流趋势。如何让这些人在城市落得住、安得下、扎住根,是我省推进新型城镇化的一件大事。一方面我们要有足够的历史耐心,另一方面要真正做到以人为本,把着力点放在城镇承载能力的建设上,有效提高城镇公共服务水平。要避免走“以地为本”的老路,更加注重以人为本的城镇化,以土地、户籍等体制机制改革为动力,构建更加完善的新型城镇体系。要根据城镇化过程中人口转移的规律,建设好城市基础设施,在户籍、居住、就学、就医、就业、社保等方面作出制度性安排,稳步推进城镇基本公共服务常住人口全覆盖。要不断提升城镇吸引力和承载力,增强农业转移人口进城落户的意愿和能力。

立足提升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抓好城乡规划。提升规划统筹水平,我们要聚焦“多规合一”这个核心任务。在更深的层面,要以“多规合一”协同审批系统建设为切入点,强化党委、政府对城市总体规划的主体责任,通过各地主要领导亲自抓规划,明确城市发展定位、凝聚各方共识、破除部门利益藩篱,推动管理模式从部门管理向综合管理转变,推动政府职能从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要做好新型城镇化顶层设计,统筹安排城镇发展空间布局。坚持以城市群为主体形态加快构建全省新型城镇体系,贯彻落实省第十一次党代会提出的“四大基地、五个体系”建设要求,加强郴州大十字城镇群、娄底城镇带等7个省内重点区域城镇群建设,推进长株潭规划一体化。要以空间规划为引领,做好新一版城市总体规划编制,划定“三区三线”,实施全域空间管控,深入推进“多规合一”,推动重点区域、地段的城市设计,加快实现全省村镇规划全覆盖。同时,要坚持把产业支撑作为城镇化的发展动力,走产城一体、融合发展道路。

以精明增长理念抓好城市建设。湖南“七山一水二分田”,土地特别是耕地资源尤为珍贵。统筹考虑“人、地、业”以及与乡村协调发展的关系,要聚焦城镇用地结构问题,着力提高用地集约节约水平。要突出统筹和协调,推进城市人口和用地匹配,城市规模与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相适应。“规模匹配”是审查城市规划的牛鼻子,要重点把握好城市人口规模、用地规模与经济发展相匹配的关系,根据经济增长规模和水平进行合理的预测与区分,以规划建设用地范围内人口变动情况、供水总量、污水处理、在校学生数量等数据,综合判定人口与用地规模,制止一些地方盲目向规划“要指标”的行为,遏制一些地方“摊大饼”的发展冲动,引导城市和县城聚集有序发展。

以人本情怀抓好城市管理。近年来,全省陆续实施了城镇污水和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建设两个“三年行动计划”,推进“两供两治”“两房两棚”“综合管廊”“海绵城市”“双修双改”等工作,提升了城市的综合承载能力,城市的“骨骼”日渐强壮。但是,有些地方因为管理问题,“血管”和“经络”不畅通,环境污染、交通拥堵、垃圾围城等“城市病”蔓延加剧。着眼这些问题,要深刻领会全面深化改革的要求,以抓铁留痕、踏石留印的精神,坚定不移地推进城市执法体制改革。要全力提升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紧紧围绕“衣食住行、生老病死、安居乐业”12个字,切实解决好供水供气保障、道路通畅、信息便捷等问题。要立足城市发展规律,综合运用物联网、云计算、智慧终端等新技术,以智慧住建为引领,倒逼城市建设管理水平提升,使人民群众生活得更安心、更省心、更舒心。当前,全省住建系统正在积极推进放管服改革、“最多跑一次”改革,其根本目的就是要探索以智慧化为抓手来推动行政管理方式变革,让信息多跑路,促进城市科学发展。

焦点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