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勤工助学岗,为啥连困难生都难买账?

2018-09-10 10:00:26 [来源:华声在线] [作者:维扬书生] [责编:印奕帆]
字体:【

教育部、财政部近日公布《高等学校勤工助学管理办法(2018年修订)》,提高了大学生参加校内勤工助学临时岗位的时薪,从2007年的不低于8元/小时提高到原则上不低于12元/小时。即便如此,北京青年报记者近日对北京部分高校面向本科生的勤工助学岗位进行了调查,发现多数学校只有50%至60%的岗位是由困难学生担任的,勤工助学岗对困难学生来讲供大于求。(9月9日《北京青年报》)

众所周知,为了不让家庭困难的学生因贫辍学,各大高校都会给困难生提供一些校内勤工助学岗位,如图书上下架、校内交通管理、协助公寓卫生检查等等,可是北京不少高校的勤工俭学岗位竟然出现供过于求的奇怪现象,这绝不是因为高校贫困生“不差钱”了,而是因为现行的勤工助学岗位薪酬太少,吸引力下降了。

本月初,北京刚刚调高了最低工资标准:本市非全日制从业人员每小时最低工资标准由22元提高到24元。城区的小时工收费也已达到35元/小时左右。而教育部、财政部最近公布的《高等学校勤工助学管理办法(2018年修订)》,明确规定将大学生参加校内勤工助学临时岗位的时薪,从2007年的不低于8元/小时提高到不低于12元/小时。北京多数高校勤工助学临时岗的时薪在12-18元之间,个别上学期低于12元的也计划本学期调高到12元,中国农业大学为18元,虽说都达到了教育部规定的标准,但远没有达到北京市规定的非全日制从业人员最低时薪,大学生勤工助学薪水仅为本市最低工资一半。这让大学生情何以堪?

再说,只要肯吃苦,困难生在校外挣生活费和学费的机会也不少。他们在校外打工虽然有交通和时间成本,但收入比校内勤工助学岗高得多,从事家教等校外兼职也比校内勤工助学收入高。试想,大学生勤工助学薪水都不如小时工,人家困难生怎么能买账呢?

笔者以为,高校为困难生提供勤工助学岗位的出发点是为了补贴大学生,具有资助和公益性,但也应该尊重市场规律,参照当地生活消费水平“水涨船高”。如果贫困生在校内勤工助学岗位获得的薪酬与在校外打工大抵相当,既不影响学习,又能发挥专业特长,提高学业水平,他们何至于舍近求远呢?

焦点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