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惠民亦是政府的责任担当

2018-09-04 20:06:43 [来源:华声在线] [作者:程汉鹏] [责编:印奕帆]
字体:【

国家发展改革委表示,截至8月29日,全国已有157个景区出台了门票降价或免费开放措施,“十一”黄金周前,还有157个景区将出台措施降低门票价格或免费开放(9月2日《长沙晚报》)

近年来,旅游出行已成为一大消费热点,然而动辄几十元上百元、几百元的景区门票,也越来越为人诟病。欣慰的是,国家关注到景区高票价的问题。根据国家发改委今年6月印发的《关于完善国有景区门票价格形成机制降低重点国有景区门票价格的指导意见》,通过开展定价成本监审或成本调查,剥离门票“额外负担”等措施,在今年“十一”黄金周前,切实降低一批重点国有景区偏高的门票价格。

目前,“建立国家公园体制”,写入了十八届三中全会的《决定》。景点景区免费开放或者低价开放,收获的不只是综合经济效益,某种程度上也是“建立国家公园体制”的有益尝试,还代表着旅游发展从景点旅游迈入全域旅游的必然趋势。目前,全国已有157个景区出台了门票降价或免费开放措施,其他有条件的地方也应跟上。

景区门票降价或免费开放,表面上看会影响景区的收入,但从长远来看,却能大幅增加游客数量,刺激当地消费,促进当地旅游事业与经济获得更大的发展,得远大于失。杭州西湖、南京中山陵等多个5A级景区先后免费开放,旅游经济不降反升,就是最好的证明。

不可否认,当下“景区乱涨价”、“门票依赖症”等现象是国内旅游业的“顽症”。门票涨价、服务缩水也已经成为我国旅游业转型升级的障碍之一。门票价格定得太高,剥夺了低收入人群游览参观的权利,显然有违社会公平。如此一来,旅游资源的公益性与公共性不是也被破坏了吗?

由此想到,经济学有个术语,叫作“外部不经济性”,是指某个经济行为主体的活动使他人或社会受损,自己却没有为此承担成本。摆脱门票经济的“短视思维”,实现公共景区的公益功能,同样要克服这种 “外部不经济性”,实现社会整体福利的最大化。对公共景区所在地来说,最重要的问题,是克服景区利益政府化、政府利益私人化的倾向,而不是钻到“门票经济”的窠臼里。

进一步看,与那些民营的景区明显不同,国有重点景区属于国家所有、具有公益性质,经营所注重的不只有经济效益,还必须把社会效益放在突出位置。现实中,很多国有重点景区已经成为当地的标志性景区,是公众出游的重要目的地。所以,国有重点景区与其费尽心思与民争利,景区管理方不如多一些担当,让公共旅游资源全民共享。

事实上,当旅游日益成为一种生活方式,如何提高群众的获得感,成为一项现实的时代课题。相关指导意见的发布,迈出了推动价格机制科学化、动态化、规范化的重要一步。而引导促进国有景区“价有所值”、品质升级,更好实现旅游为民、旅游惠民,仍需再接再厉、久久为功,这其实也是政府的责任担当。

焦点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