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让掺水流量毁掉文化质量

2018-08-30 16:05:05 [来源:华声在线] [作者:石立群] [责编:印奕帆]
字体:【

作为曾经爆红的自媒体,个人博客风光不再,如今,风生水起的是微信公众号、微博、直播等平台。这个曾经被认为是小打小闹的群体成长为一股洪流,然而,快速生长的背后,泡沫逐渐浮现。流量掺水是行业潜规则,阅读量、粉丝数、留言都能买。(《人民日报》8月29日)

不知从何时开始,网友们已不再盲信“10万+”,对浏览量、阅读量、点击量的质疑,也以“吐槽”的形式反复出现在各大平台的评论区。原本能代表“受欢迎程度”的流量指标,在掺水流量的副作用下,逐渐失去了权威性。真正的“好内容”在“求关注”的呼声中“举步维艰”,这对网络文化发展来说,并不是好事。

必须得承认,在信息大爆炸的时代,推荐榜上的“头部内容”能掠夺走大部分流量。“赢者通吃”的理论盛行,让是“流量为王”,还是“内容为王”的选择,在用户浏览习惯的变迁中,呈“此消彼长”的态势。

可“高流量”本该代表“好内容”,两者应是相互促进、循环向上的关系。然而,“流量推手”的进入,打破了原有的平衡,进一步导致“劣币驱逐良币”的乱象频现。若长此以往,最终想必也没有人能获得持续长久的收益。

被金钱抬高的虚假流量,让“低质量”的内容,如“癌细胞”般,抢占大部分的网络文化收益。真正“高质量”的内容,在流量争夺中,也会失去了“推出原创精品”的积极性。广大创作者缺乏一门心思搞原创、出精品的原动力,网络文化市场何谈发展和前进?

也许,有人会认为,买流量“吹捧”自己,也是一种宣传思路。可事实上,“购买流量”也如“饮鸩止渴”,容易越陷越深。流量指数也是作者展现自我的“衣服”,用“假货”掩饰质量,不是对读者负责的态度。且读者的眼睛是雪亮的,企图“以假乱真”终究还是败坏自己名声。

前段时间,一则“山东留守农妇‘攻陷’自媒体”引动了舆论界的关注。虽然,我们不能说,留守农妇“没有资质”参加文化创作。可也从侧面反映出,当前网络自媒体行业的粗放型发展氛围。互联网经济已进入“精耕细作”的下半场,知识经济的发展需要更多优质文化产品的涌入,刷“假流量”充质量的创作氛围必须得遏制。

早在几年前,IBM就有研究称,整个人类文明所获得的全部数据中,有90%是过去近几年产生的。而到了2020年,全世界所产生的数据规模将达到今天的44倍。海量的网络数据缔造了丰富的网络文化,自媒体的蓬勃发展,为普罗大众的精神文明生活,提供了取之不竭的美味大餐。网络文化也属于文化内容,而“良莠不齐”的文化内容,终究不是大众所需。刷流量所产生的负面倾向,也会深入影响社会的和谐。打击“刷流量”应如打击“假货”般严厉和全面。

近日,“刷流量案宣判”的话题,受到了广大网友的热议。这也从侧面反映出,网友们对此类现象的关注。对待大众的担忧,任何人都不能视若无睹,加强技术与制度上的审查,必须持续进行。

焦点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