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民捉蟋蟀”,不能只听到“致富的声音”

2018-08-29 09:41:35 [来源:华声在线] [作者:郭元鹏] [责编:印奕帆]
字体:【

“走,到地里抓蟋蟀去!”每年8月,在河南新乡延津县,夜幕降临,村民就会全副武装,带着抓捕工具,三五成群去玉米地里逮蟋蟀,然后再拿到附近市场上售卖。这里聚集着全国各地的买家,只要老板们看上,每只蟋蟀少则几十元上百元,多则万余元,每年这时,很多在外地打工的村民就会回家专门抓蟋蟀。(8月28日《北京晨报》)

每年的这个时候,河南新乡的地方媒体记者都会关注“全民捉蟋蟀”的致富经验。记者的报道展现了当地村民,为了致富,不怕辛苦,深更半夜捕捉蟋蟀的“劳动场景”。但是,在“全民捉蟋蟀”中,我们不能只是听到“致富的声音”,还应该听到其中的“杂音”。

要听到“生态破坏”的声音。说白了,“全民捉蟋蟀”就是对自然生态的一种严重破坏。蟋蟀虽然算不上是益虫,但是其也不是害虫。在自然生物链上,如果蟋蟀因为人为大批量的捕捉,就会将和谐的自然生态链条破坏掉。其带来的危害就不仅是蟋蟀的减少,还会是这个生物链条其他生物、植物的深度损毁。当乡野之间,再也听不到蟋蟀叫声的时候,会是怎样的场景?保护生态的和谐,我们需要像保护萤火虫那样,保护和蟋蟀,像反对捕捉萤火虫那样,反对捕捉蟋蟀。自然界的生物,值得我们敬畏。

要听到“玩物丧志”的声音。河南新乡延津县的蟋蟀受到了全国市场的欢迎,每年都会有大批经销商到这里采购,将延津县的蟋蟀运到全国各地市场。在收购的时候,延津县的蟋蟀价格一路走高,少则几十元上百元,最高的卖到了几万元。应该说,市民养殖蟋蟀也能算是一种娱乐的方式,这和养殖其他宠物没有多大区别。然而,从价格的不断攀升上,从一只好的蟋蟀卖到了好几万的情况来看,一些市民养殖蟋蟀已经到了极端的境地。当养殖蟋蟀成了玩物丧志的时候,这种现象就必须引起关注了。保持理智的“度”,才是有益的娱乐方式。

要听到“赌博乱象”的声音。据一些媒体报道,其实蟋蟀热的背后还有一个十分严重的问题,那就是蟋蟀市场的培育,不仅是因为市民喜欢把蟋蟀当宠物,还有相当一批人,将蟋蟀作为了赌博的工具。之所以愿意花几万元买一只蟋蟀,就是希望高价买来的蟋蟀,能成为“搏斗舞台”上的“常胜将军”,从而给自己带来更多灰色利益。由此不难看出,支撑蟋蟀市场的还有赌博乱象。对于有关部门而言,应该顺着蟋蟀市场这个环节,去打击背后的赌博行为。

总而言之,“全民捉蟋蟀”,我们不能只是听到农民“致富的声音”,其不是“美音”而是社会的“杂音”。从一定程度上,还反映出了当地百姓致富途径的狭窄,就业门路不多的真正问题。

“全民捉蟋蟀”,莫让蟋蟀叫声成为社会杂音。

焦点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