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赎”母亲湖,重现巴陵胜景

2018-08-15 09:03:30 [来源:华声在线] [作者:张英] [责编:潘华]
字体:【

八百里洞庭“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既是文人墨客笔下的胜景,也是居于这一片水泽的人们引以为豪的有利生存资源。如果说,湘江是湖湘儿女的“母亲河”,那么,洞庭湖便是三湘人民的“母亲湖”。这片水域除了给湖湘乃至全国提供丰富的粮油、水产之外,还是长江流域重要的调蓄湖泊,具有强大的蓄洪能力,曾使长江无数次的洪患化险为夷,江汉平原和武汉三镇得以安全度汛。

从上世纪开始,长达二三十年的以破坏环境为代价的发展模式大行其道,美丽的洞庭湖也未能幸免。浩浩汤汤的水面白色泡沫翻滚,环洞庭湖周边的益阳、岳阳、常德三市一度有100多家造纸企业,其中20多家是制浆企业,且绝大多数都没有完善的污水处理设施,污染极大,企业的生产废水直接排入洞庭湖,造成了水质的急剧下降。

造纸、制浆业的飞速发展,使得洞庭湖湖滩被种上了大量的黑杨,杨树是造纸企业的主要原料,种植黑杨最大的问题是加剧洞庭湖由湿地生态向森林生态的逆向演替。2017年7月底,中央环保督察在对湖南的反馈中指出,洞庭湖区种植造纸经济林欧美黑杨面积达39.01万亩,严重威胁洞庭湖生态安全问题。

同时,东洞庭湖区渔民的打鱼环境上世纪起日趋恶劣,“迷魂阵”、电鱼等违规捕鱼行为逐渐大众化,几十年来,洞庭湖的鱼类资源遭到过量捕捞,导致鱼的种类和种群急速减少,鱼也越来越小。更为糟糕的是,“矮围”现象横生,一些人在洞庭湖水域上面人为筑成堤坝,阻塞了洞庭湖鱼类洄游通道,侵占麋鹿栖息地和白鹳、黑鹤等珍稀水禽迁徙路径。

对于洞庭湖环境的“救赎”,不仅是湖区人们的愿望,也是政府部门的环保工作目标。2017年11月1日,湖南省委、省政府召开相关会议,正式发出打好洞庭湖生态环境保卫战、开启生态文明建设新征程的动员令。除了清理湖区的欧美黑杨,还相继开展了沟渠塘坝清淤、畜禽养殖污染整治、河湖围网养殖清理等五大专项行动;实施湘北水资源配置、河湖连通、重要堤防加固等十大环境治理工程;并以中央环保督察为契机,清除洞庭湖水域的矮围、围网,并清淤、补水、截污、禁投,整治污染顽疾不遗余力……

保卫洞庭湖,还洞庭一湖清水,既是省委省政府态度坚决的一场生态修复战役,更是践行习近平总书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绿色发展理念的一场革命。2018年2月8日上午,我省召开了电视电话会议,专题部署湘江和洞庭湖治理工作。在治理过程中,益阳、常德、岳阳等洞庭湖周边城市均取得了不小战绩,无论是生态补偿还是沿湖产业、企业的转型升级,都在“环保意识的提高、发展思路的纠偏向好”这一战略思路下得到了极大的改观。

洞庭湖的人湖关系史,从来都是相依相辅,共生共存的关系,现代生态文明建设不仅是让湖区自然面貌回归往昔的美好,更是赋予山水湖南新的内涵。守护母亲湖,“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的巴陵胜景,不久或将得以重现。

■三湘都市报·华声在线评论员 张英

焦点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