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放”的体育场,“难进”的校园门

2018-08-10 08:42:36 [来源:华声在线] [作者:王爽] [责编:印奕帆]
字体:【

去年5月底,市人大常委会执法检查组在检查相关工作时透露,市体育局已累计评估了约600所中小学开放体育场馆。但记者近日探访发现,中小学开放体育设施状况并不乐观,城区中小学大多校门紧闭,已完成评估的中小学设施开放工作也出现“缩水”甚至不再开放。(北京日报 8月9日)

还记得广场舞大妈与年轻人争场地的种种闹剧吗?还记得暴走一族挤占公路造成人员伤亡的悲剧吗?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居民运动需求量极增,但场地实际供给却严重不足。为了让居民在家门口就能“冬练三九,夏练三伏”,一些地方开始修建一大批社区型场馆公园,但对于市中心、老城区等建筑密度大、无规划用地的区域来讲,却存在着困难。

因此,学校体育设施向公众开放一直被人们所热推,它既能缓解体育场地不足问题,又能利用起学校放假期间闲置的体育器材。去年,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联合印发《关于推进学校体育场馆向社会开放的实施意见》,推进学校体育场馆对外开放。但如今在一些地方,为何学校的体育场明明已通过开放评估,却依然大门紧闭,不让人进呢?

对于这“开放”的体育场,“难进”的校门,各方都有各自的理由。作为市民来讲,虽然家门口有个开放的体育场馆,可以随时锻炼身体,但是开放场馆的学校若是自己家孩子的学校他就不乐意了,因为怕威胁到自家的孩子安全。学校管理方认为开放体育场馆成本太高,尤其是安全成本高,出事怕担责,人员管理、设备保养维修等运营成本虽有政府资金支持,但依旧是入不敷出。外加有些市民在使用体育场馆时的一些不文明现象将校园体育场馆糟蹋的一片狼藉,给校园管理增添了负担。

对于学校来讲,开放就会带来潜在风险,不开放却不会受到惩罚,因此也就出现了一些学校通过体育场馆开放评估,但却不向公众开放校门的怪象。当然学校体育场馆运营难的问题是客观存在的,不能单纯的指责学校的不作为,要在深入了解问题的前提下,政府部门、行业从业人员、学校、社会第三方共同努力,让体育场馆开放无后顾之忧,让全民健身一起动起来。

焦点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