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扶贫搞“平均主义”也是作风病

2018-07-23 09:16:14 [来源:华声在线] [作者:陆仁忠] [责编:印奕帆]
字体:【

“我没有全面考虑各方因素,认为只要村民没有意见,将这笔产业扶贫资金购买的化肥平均发放给贫困户就没有问题。”近日,广西壮族自治区北海市海城区原扶贫办主任郭钧因在产业扶贫项目中搞“平均主义”受到党内警告处分。(7月22日,中国纪检监察报)

实施精准扶贫,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要保证。然而,海城区扶贫办在贯彻落实扶贫政策、使用扶贫资金的投向上却脱离实际,没有充分考虑贫困群众的脱贫意愿和现实需求,大搞“平均主义”,简单把产业扶贫项目资金用于购买化肥,再平均分发,不仅有违精准扶贫初衷,也无法实现产业扶贫项目的应有成效。

精准施策,才能精准脱贫。每名贫困群众的贫困原因、贫困程度等都不尽相同,要走好产业扶贫路子,只有针对贫困群众的不同情况,找准适合个人发展的帮扶门路,因人而论、因地制宜制定好产业发展规划,才能更好的实现扶贫由政策“输血”向自身“造血”的转变,推动贫困群众自力更生,实现真脱贫目标。

产业扶贫搞“平均主义”,本质上就是“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又一新体现。仅以通报中的案例而论,不难看出当地扶贫部门在制定扶贫项目计划、具体实施过程中,缺乏深入基层的实地调研,没有考虑贫困户的蔬菜种植情况和意愿、土地和劳动力数量等因素,只是为了完成任务而“拍脑袋”决定;项目实施后,监督、回访等工作也流于形式,从未到户检查,在项目尚未验收就已经填写了完成项目实施验收单。如此种种,都是“四风”弊病作祟的结果。

扶贫攻坚是一场必须打赢的硬仗,是必须确保成效的民生工程,绝不允许任何人把扶贫当成派发福利,搞“平均主义”。真扶贫、真脱贫,需要每名扶贫干部聚焦贫困户需求,精准制定帮扶举措,扑下身子办实事、深入实际找药方,而不是犹如“吃大锅饭”、一种办法帮全部,这样不仅是对扶贫资金的浪费,也会让好的扶贫政策沦为空谈,引来贫困群众反感。

脱贫攻坚战场,是干部作风的“验金石”,也是干部担当作为的“练兵场”。要让扶贫成效经得起历史和人民的检验,首先应从正风气、转作风开始,让一切虚招、花架子都得到有效遏制,让急功近利、弄虚作假的扶贫干部受到坚决查处,真正实现对贫困群众的精准帮扶。此外,要抓好教育、帮带及问责,进一步强化扶贫干部责任担当,如在制定帮扶方案时,适当组织专家团队对相关方案进行论证,防止走“弯路”;在实施帮扶时,多组织“回头看”或第三方评估,经常给扶贫干部敲敲警钟,倒逼扶贫干部有真担当、实作为,等等。或许这样才能让精准扶贫有真落实,遏制“平均主义”的出现。

焦点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