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写心得体会切忌“复制粘贴”

2018-07-05 10:52:20 [来源:华声在线] [作者:黄诘云] [责编:周泽中]
字体:【

近日,面对湖北省监利县纪委监委工作人员的问话,县工商局法规科科长匡志华低头承认。匡志华之所以被约谈,是因为他从网上搜索并一字不差照搬照抄的整治“人情风、慵懒症、圈子文化”心得体会文章在检查中被发现。(7月4日 《中国纪检监察报》)

才能不在高,东拼西凑“搬”就行;学习不在精,南借北仿“改”则灵。抄袭虽陋术,大笔一挥来应付;人人皆喊打,无动于衷祸无穷。的确,已臻发达的网络时代,鼠标一点,模板范文便信手拈来;主题一搜,“写作思路”即灵光乍现。于此,“他山之石”只需稍加润色,名字换一换、格式调一调,就可贴上原创标签,着实值得警惕。

有道是,“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撰写心得体会,应是再思考、再沉淀、再感悟的过程,目的在于净化革新、总结提高。若以交差心态一抄了之,必然有违学习进步的初衷。毕竟,一言一语见作风、一字一句需斟酌,唯有把所思所悟倾注于笔端、将提炼成果付诸于实践,才能显现为民干事的真意真心。

时下,确有一些党员干部畏创作之劳苦、贪名利之收成,从不生产经典作,“甘当”文字搬运工。有的借口事务繁重,大行拿来主义,不顾实际情况,盲目复制粘贴;不谈认知感受,一味生搬硬套。有的打着借鉴旗号,走上拼凑捷径,为了逃过火眼,顺序上前后调;为了写出“新意”,内容上二拼一。有的巧借权力撑腰,发号“共享”施令,表态发言之前,匆忙找人代笔;上交“作业”之时,大搞以旧换新。凡此种种,且都是新瓶装旧酒的荒诞把戏,无不令人诟病。

“天下文章一大抄”的怪象何以滋生?分析原因无非有三:惰性心理作祟,缺乏干货难落笔、怕难避险不成文,以致得过且过,沦为不动脑筋的“文抄公”;功利心理萌芽,把学习看作虚功、将“显绩”奉为光环,导致思想漠视,变身被动应付的“键盘侠”;侥幸心理使然,考核评价存漏洞、监督问责留空白,致使行无所畏,终成屡屡作案的“盗文人”。试问,就连亲自动笔都投机取巧,若是面对艰难险阻,又该如何堪当重任?

根治“复制粘贴”式歪风,刚性制度万不可或缺。一来,加大教育引导,创新学习方式,既要反映过程好坏,亦要检验事后效果,确保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二来,完善考核机制,细化评价标准,避免以数量评优劣,防止用材料定等级,真正激发动力、唤醒活力。三来,强化日常监督,畅通举报渠道,把心得体会晒出来,将抄袭问题揪出来,做到惩处一人、警醒一片。

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作为党员干部,要正视理论学习,注重知行合一,敢于在工作中大胆尝试,乐于在创新中增强本领,力促埋头理思绪、俯身抓落实;要多积尺寸之功,少藏投机之举,从小事小节上加强修养、在一点一滴里自我完善,力保个人作风正、干事信念足;要端正思想态度,扛起责任担当,写出解群众之忧的情怀、干出为群众谋利的成绩,力图胸中有大义、笔下有乾坤。

寻章摘句绣文章,闭门造车为哪般?自欺欺人终害己,形式之风不姑息。与其“复制粘贴”招来抄袭骂名,不如聚焦短板勤“充电”、武装头脑促实践。要知,弄虚作假的心得体会、脱离实干的“妙笔生花”,亦不过是毫无用处的白纸一张。

焦点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