确保高考公平,“严防死守”又何妨?

2018-06-07 11:13:14 [来源:华声在线] [作者:丁恒情] [责编:印奕帆]
字体:【

虽然有考试作弊“入刑”的震慑,但今年高考前夕各地教育部门也没有放松警惕,纷纷出台防范替考等作弊行为的举措。作为替考“枪手”的主要构成群体,高校学生则成为了各地的主要防范对象。日前,山东省教育厅向高校下发“最严高考令”:要求高校加强学生管理,防止学生参与替考,对于预备做“枪手”者,只要在高考前主动交出准考证,退出考试的,一律不予追究。(6月7日《新京报》)

高考时间正式开启,在这个时候评说“防范替考”似乎有点不合时宜,多少都有点“马后炮”的味道。但是,站在教育公平的角度审视,“防范替考”不仅是维护高考公平的必要措施之一,也是维护社会公平公正的重要一环。因此,即使高考大幕已经开启,“防范替考”的话题也需要反复重申,也需要在这个关键的时间节点提出来,毕竟该解决的问题还得解决。

“最严高考令”的良善初衷毋庸置疑,对在校大学生、对学校的声誉都是一种保护。但是,将“防范替考”的行为延伸至高校、延伸至对高校学生的诚信管理中,真的有必要吗?对此,有专家指出,通过约束高校学生行为来防范作弊,代价太大且有失公平。甚至还有人认为,这样的“严防死守”显然是树错了靶子,僵化的管理思维与模式,在一定程度上暴露了有关部门的懒政思维。

这样的观点虽然不无道理,但替考背后的东西,远比我们想象的要深刻和复杂。一方面,高考作为一种教育分层的手段,承载着许多人社会流动的期望,为了享受更好的教育资源,一些人产生了花钱寻找替考的畸形利益诉求;另一方面,参与高考替考的“枪手”,有不少是家庭经济困难的寒门子弟,少则几千元多则数万元的酬劳,对于缺乏经济来源的他们来说具有不小的诱惑力。

站在更高的视野中,让高考更加专业化,明确考试机构、监督部门和考生的责任,的确是解决替考问题的路径。但是,高考改革没有捷径可走,没有特效药,不可能一招制敌,一蹴而就。就目前的情况而言,各地纷纷下发“最严高考令”,加强高考期间学生管理、严格请假销假制度,防范在校大学生去替考甚至跨省替考,显然更具现实针对性,更能解决“燃眉之急”。对于确保高考的公平公正而言,这样的“严防死守”多点又何妨?

当然,防范高考替考,只是一味加强高考期间大学生管理还不够,更为关键的还是要塑造“与其投机取巧,不如脚踏实地”的价值认同。对于贫困大学生而言,可以通过正当兼职赚取费用,切不可迷恋“来钱快”、“挣大钱”的捷径;对于花钱寻找替考的考生而言,要将备考的过程当成自我提升、自我完善的过程。须知,只有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才能变成更加强大、更加优秀的自己,也才有机会遇见更美好的未来,赢得更多价值实现的通道和人生出彩的机会。

焦点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