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为”三“谋”展示“天下为公”新时代内涵

2018-06-05 07:45:05 [来源:华声在线] [责编:夏博]
字体:【

湖南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长沙市基地

“天下为公”源自《礼记·礼运》,阐述的是孔子“大道之行”最理想的政治目标和最美好的社会愿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不断为“天下为公”注入新时代内涵,行天下之大道,成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一个鲜明特征。习近平总书记多次谈及“天下为公”,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郑重宣言“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使命,强调要“大道之行,天下为公”。2017年12月,他在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高层对话会上强调,中国共产党所做的一切,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为人类谋和平与发展。2018年4月,他在会见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时指出,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为世界谋大同。三“为”三“谋”的提出与凝练,是习近平总书记领导中国共产党人赋予“天下为公”的新时代内涵,真正将人民群众、中华民族、世界全体的共同利益作为“公”的精神实质和“为公”的责任追求,实现了理论逻辑与实践逻辑相统一,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辩证法和唯物史观,是对“天下为公”内涵的高度升华与创新发展。

“为中国人民谋幸福”凸显“天下为公”的奉公为民精神

夫民者,万世之本也。“天下为公”倡导“以民为本”“乐民之乐”“忧民之忧”等奉公为民精神。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人民立场,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政治立场。马克思主义所秉持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价值立场所彰显的真理的力量、人民的力量、道义的力量告诉我们,要遵循规律、服务人民、天下为公行大道。《中国共产党章程》指出:“党除了工人阶级和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 没有自己特殊的利益。”我们党在各个时期形成的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理论,都把为人民谋幸福作为党的指导思想及理论体系的重要内容。从毛泽东的“为人民服务”到习近平总书记的“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观,这既是“公”的核心内容,又是实现“天下为公”的根本途径。从党的十二大提出的“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到党的十九大指出的“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30多年后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实现新转化,都是源自于中国共产党人秉持“天下为公”的人民性理念,坚守为人民谋福祉的不懈奋斗。面对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我们党提出要在教育、工作、收入、社保、医卫、居住、环境、文化生活等方面,更加精准地把握、最大程度地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需求与新期盼。这些表明,为中国人民谋幸福,是新时代的中国共产党人站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立场上,将人民的自由全面发展作为根本,对“天下为公”作出的新诠释。

“为中华民族谋复兴”凸显“天下为公”的民族使命担当

不以一己之利为利,而使天下受其利。“天下为公”倡导,天下是天下人公有共有的,要出以公心,坚持公平、公正、公开,从共同立场出发,确定共同的目标,着眼于共同利益,谋求共同发展。义之所在,天下赴之。面对鸦片战争后中华民族遭受“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谋求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幸福,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成为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这就是实现最广大人民群众共同利益的价值目标。历史发展逻辑表明,正是由于中国共产党“义无反顾肩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的价值旗帜,团结带领人民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谱写出“近代以来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迎来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的壮丽史诗,有力地推进我国进入“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不断创造美好生活、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新时代。当前,为中华民族谋复兴,就是要实现“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推进这个目标的实现,一方面顺应了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为人民群众更好地感受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五位一体”建设成就,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另一方面,迈向伟大复兴的中华民族,不断为人类作出更大贡献、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同天下之利”的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正如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科斯作序《真实的中国》说,“中国的奋斗就是全人类的奋斗”。可见,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是人民幸福价值理想与民族复兴远景目标的内在统一,是连接人民幸福美满与人类共同发展价值的桥梁,充分展示了我们党“天下为公行大道”的民族使命与价值担当。

“为世界谋大同”凸显“天下为公”的人文主义情怀

能与人共之者,仁也。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民族历来讲求“天下一家”,主张民胞物与、协和万邦、天下大同,憧憬“大道之行,天下为公”的美好世界。历史学家吕思勉先生认为,“中国人总愿意与天下之人,同进于大道,同臻于乐利。”从“天下国家”疆域扩展到整个世界的人文主义“天下”情怀,已深深地融入一代代中国人的血脉,“天下为公行大道”更是作为马克思主义者的中国共产党人始终不渝的价值理想追求。新中国建立以来,中国向世界贡献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等理论与实践。党的十八大以来,面对“人类将向何处去”等世界难题,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一带一路”“共商共建共享”等中国的理念、主张和原则,已陆续写进联合国的相关决议中;强调要弘扬“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全人类共同价值与“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丝路精神,越来越为国际社会所认同和接受。中国共产党人“为世界谋大同”的理念及行动,蕴含着马克思关于“自由人联合体”思想和以全人类解放为己任的价值追求,充分彰显出中国共产党人“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的情怀和“世界之中国,天下之担当”的使命感。为世界谋大同,秉持的是“天下一家”“和而不同”的理念,寻求的是人类和平发展的最大公约数,谋求的是让不同国家、不同阶层、不同人群共享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机遇,以推进“大道之行”的“天下”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它是“天下为公”的中国共产党人为实现“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目标向全世界高扬的旗帜。

“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三“为”三“谋”,是“天下为公”本质特征的政治价值、理论价值、人文价值和实践价值的集中彰显,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行天下之大道的价值旗帜,是“四个自信”的生动体现,赋予人民以信仰的力量和奋斗的激情。三“为”三“谋”的文化基因逻辑性昭示我们,要一以贯之肩负历史使命,坚定理想信念,以“仰无愧于天,俯不怍于人”的担当,弘扬天下为公行大道的精神,持之以恒画好三个“为”与“谋”的“同心圆”,共同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美好愿景更加紧密地彼此相依、携手并进、交相辉映。

(执笔人:杨名兴 中共长沙市委党校副校长)

焦点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