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的越牢,孩子越“熊”

2018-05-11 15:49:44 [来源:华声在线] [作者:程彦暄] [责编:印奕帆]
字体:【

在餐厅大吵大闹、在墙面上胡乱涂鸦、待人刁钻没礼貌……“熊孩子”不光把家里搅得翻天覆地,还往往在公共场合影响他人。上周,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联合问卷网,对2009名受访者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82.4%的受访者感觉现在“熊孩子”多,89.4%的受访者指出“熊孩子”的出现是家庭教育出了问题,69.5%的受访者归因于父母没原则的宽纵和溺爱。(5月10日 《中国青年报》)

前不久,网曝一条“熊孩子”公交车招惹他人被打的视频引发热议,一时间众说纷纭。都说“养不教,父之过”,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需承担起家庭教育的责任与使命。然,科学育子说来容易做时难,与其强制父母们都能把子女教育的“知书达礼”,不如劝一劝父母们为孩子长远计,还请收缩对孩子的保护范围,还孩子一些真实的成长环境。

一位父亲曾说:“从孩子出生那一刻起,我就做好了为其随时犯罪的准备。”看似调侃的一句话,却道出了父母为保护孩子不惜一切的真情实感。正是因为有了父母的无限保护,才让这些“熊孩子”越发的无法无天。

古人教育孩子常用到“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的经典名句,“小时偷针大时偷金”的故事更是伴我们长大。故而,孩子的成长离不开父母的言传身教,更离不开优良家风的环境影响。

“熊孩子”,无非比“懂事”的孩子顽皮一些,本身于社会而言并无大害。在网络尚未流行的上世纪,偷玉米、堵锁眼、扎轮胎等“熊”行为屡见不鲜,在经历结果的“批评”和父母的管教后,这些“熊孩子”中的不少人渐渐成长为栋梁之才,为国家和社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欲要骑好自行车,必先经历一番摔碰,期间会受伤、会流血、会坏车,但这就是骑好自行车的必经环节。同样,学游泳的前提是呛水,搞科研的前提在“试错”,这就是取得进步、探知真理的必经过程。

在把好大原则的同时,不妨还“熊孩子”一些自由成长的环境。让“熊孩子”亲自承担一些顽皮的后果,让他们吃一堑长一智,逐渐明辨是非善恶,慢慢学会如何做人、如何立世、如何交流、如何沟通、如何处事,久而久之,会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而后,自然不愁“熊孩子”做“熊”事,相反,他们必将会转“熊”为“才”,不仅让自己发展的更好,还能反哺家庭和社会。

焦点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