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听“牢骚”显担当

2018-04-18 07:55:12 [来源:华声在线] [作者:汪东旭] [责编:夏博]
字体:【

汪东旭

一位基层干部在介绍工作经验时说:“在工作和生活中,常常会听到逆耳的‘牢骚话’,领导干部是一味地反对‘牢骚话’,还是善于从‘牢骚话’里了解群众的实情,校准工作作风和方法,里面大有学问。”

生活中,发牢骚是一种常见的举动。面对不顺心、不平事,通过发牢骚表达不满,这是人之常情。但是,如果基层群众对领导干部发牢骚,作为领导就需要认真倾听牢骚背后的民意,将倾听牢骚作为一种了解群众诉求、评判工作质效的抓手,透过牢骚,把工作中的短板补齐,弥补可能存在的隐患,以谦虚谨慎、更接地气的工作作风赢得群众的认可。

牢骚大多表达了负面的情绪,这也是一些干部不愿意面对牢骚的原因。然而,牢骚并非凭空而来。如果是工作做得不细致、不扎实,落实政策的准确性不足,甚至侵害了群众利益,遭到群众的质疑、不满是再正常不过的。因此,很多牢骚正是将存在的问题和群众的诉求表达出来。即使这类表达有些情绪化,也应该从中提取有价值的部分,从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化解矛盾。

当然,有些牢骚可能主观性太强,有些牢骚源于信息不对称导致的误解。尤其这些年,改革举措密集出台,新政策、新制度对群众来讲,既有陌生的一面,也有动态调整的一面。因此,面对牢骚,需要有仔细辨别的能力。而对于一些“含金量”不高的牢骚,需要耐心细致地做好解释工作,借势加强政策宣传和解读,向群众宣传党的政策也是干部的任务。

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应对牢骚的态度,是反映工作作风的一面镜子。正视牢骚,就有正视不足的勇气,也有问政于民的宽阔胸襟,更有闻过则喜、闻过则改的责任和担当。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就是在不断化解群众的“牢骚”的过程中得到不断满足的。各级干部不妨通过这些“牢骚”倾听群众所思所想,从而更好地践行群众路线,推进各项工作。

焦点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