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文明战略转型与乡村建设

2018-04-14 10:31:15 [来源:华声在线] [责编:印奕帆]
字体:【

温铁军(中国人民大学学术委员会副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

乡村振兴不能按照产业化的方式机械地推进。首先要弄懂一个问题,农业是什么,为什么要朝绿色发展方式转变?农业被定义为第一产业是欧洲殖民扩张占领美洲、澳洲大陆后,为了能够得到美洲、澳洲的原材料而提出的。事实上,当农业作为第一产业,需要为工业发展提供原材料的时候,农村进入工业化的所有条件就被限制住了,所以现阶段的农业是很难自主发展的。这是需要转型的第一个道理。第二,在城乡二元结构下,每当经济遭遇重大危机的时候,往往是乡土社会阶层承载、消解了这些危机。比如2009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时,由于我们先启动了新农村建设国家战略,并通过四年建设,有80%、90%的农村实现了三通,中央就把出口退税率转变为补贴农民的消费折扣,农民购买出口遇阻的汽车、彩电、冰箱、洗衣机等,直接享受13%的折扣,这样就把外需转变成了内需,中国也就渡过了那一轮的金融危机。所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可以视同为当前中国面临巨大挑战、消除资本市场危机的应对之策,意义非凡。

稳住农村是我们一以贯之的国家战略。面对严峻的国际常态,需要作出战略性的转型和调整。党的十八大把生态文明发展战略确定下来,把生态文明战略转型与乡村振兴作为我们二十一世纪引领国际潮流的核心。今年全国“两会”上,习近平同志讲了一个新的概念,叫逆城市化。城市化和逆城市化应该是相辅相成的,实际上在城里是很难找到生态文明的,只有回归乡土我们才能充分感受到生态的多样性,因为农业是一个直接和大自然相结合的产业。所以说中国二十一世纪最有潜力的发展理念是乡村振兴。而当我们把这一概念讲给国际社会的时候几乎没谁反对,这就是发展理念的引领。我们过去接受的都是只要城市化,把大量农业人口转为城市人口,农业就会出现规模性发展。现在我们注意到中央正在调整政策,协同推进一二三产业发展。但毋庸讳言,目前我国农业的发展大多还是循着农业工业化也就是农业二产化的道路推进。因此,有很多新的知识、新的理念需要我们去更新。

有些地区提出了农业三产化的概念。从欧洲农业发展的经验来看,借助优美的农村景观和民宿推动农旅结合是一个比较好的发展思路,旅游农业一定是景观农业的派生,农业多样化的结果,从而实现农业的三产化。而日、韩农业发展的经验告诉我们,农业的市场化、社会化、集团化能够促进各类资本向农业、农村集聚。这些经验的应用和探索可以帮助我们进一步深化生态文明和乡村振兴的内涵。站在我们自己发展的角度而言,我们要鼓励农业进城,在城市的各个角落发展农业,把都市农业的小型化变成未来发展的一个方向;同时我们也要促进资源下乡,比如学校下乡、企业下乡、机关下乡等。

现代农业转型有更深的意义。我们从1998年开始推进农业产业化,农业发展水平有很大提高;但同时带来了生产过剩、污染和债务的问题。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强调,整个经济要从数量型增长转变为质量型增长,农业也要从数量型转变为质量型。所以乡村振兴一个重要内涵是农业的转型。我们有个重要的提法,发动市民下乡,与农民联合创业。城市人到农村创业干什么?发展立体农业、创意农业、体验农业。市民下乡往往谁去呢?中等收入人群。这样提出来就是让农业回归本质,实际上就是社会参与的生产发展。

湖南农村是一个资源环境多样性的地区,有山有水、有各种各样的资源条件,应该说湖南是很有条件落实乡村振兴战略的地方。因此,湖南农村要走好产业兴旺的可持续发展之路。产业振兴是现代农业的产业振兴,现代农业是多功能性的,产业振兴绝对不仅仅是指的第一产业,而指的是农业多功能。多功能农业的产业振兴应该走一条什么样的湖南之路?这点对于湖南各地的干部、群众,乃至于科技工作者、教育工作者都是一个新的话题。我们只有转变观念、改变思路,才可能直面新的挑战,把乡村振兴战略落实到三湘大地。

焦点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