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定位“追踪”员工不能越过法律边界

2018-04-11 09:01:52 [来源:华声在线] [作者:丁家发] [责编:印奕帆]
字体:【

“好像随时随地都有一双眼睛盯着你,太不自在了。”4月2日,沈阳市铁西区一家外贸公司销售经理蒋桐带着手机出去办业务,中午休息时间,移动考勤APP上通过手机定位得知她曾出现在沈阳市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4月8日,她被公司通报批评并罚款200元。蒋桐愤愤不平地认为,不能要求员工时时都在工作地点,更直言手机定位考勤等于给员工套上了一道“紧箍”。(4月10日《工人日报》)

科技信息技术日益发达,一些企事业单位管理员工的方式也在与时俱进,特别是考勤系统大都用上了高科技设备,比如指纹打卡、刷脸打卡等等,而手机定位考勤实时“追踪”员工,更是将员工的工作行踪“尽收眼底”,让员工无法开小差偷懒或者干私活。然而,手机定位“追踪”员工应该把握好一定的度,千万不能越过法律边界去闯“法律红灯”,从而侵犯员工的隐私权等合法权益,给员工造成困扰、损害或心理阴影。

毋庸置疑,企事业单位为了更好地管理员工,激发员工的工作效率,在规定的工作时间内对员工实行手机定位实时“追踪”,一般情况下也无可厚非。此举仿佛给员工套上了一道“紧箍”,员工在工作时间如果偷懒离开工作岗位,就能随时被“发现”。特别是对一些外勤或出差做业务等员工来说,在手机定位“追踪”下,想顺便干点私活或做一些与工作无关的事情已经很难了。如山西某企业员工在厕所刷了10分钟微博后被考勤系统定位发现,自动扣罚了20元;大连某银行员工在上海培训期间的周末去了迪士尼公园,被扣没了全部出差补助。可以说,在高科技手段的“监控”管理下,员工的整个工作状态,无异于“裸奔”在单位管理人员的眼皮底下,这无形中也给员工戴上了一个精神“枷锁”,会感觉自己无处可藏。

然而,手机定位考勤的管理方式也存在不少的负面影响。首先,让员工感觉单位对自己的不信任、不尊重,甚至会让员工感到焦虑和压抑,使员工很难对单位有一种归属感;此次,员工的行踪和个人信息安全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一旦泄露或被不法分子盗取,后果将难以预料;再次,企事业单位在定位考勤管理过程中,稍有不慎就有可能对员工的隐私权造成不法侵害。因此,必须消除这些负面影响,管理人员在具体操作中不闯“法律红灯”,才能有效保障员工的合法权益。

其实,任何管理措施只是一个手段,手机定位“追踪”考勤系统也不例外。企事业单位除了严格考勤外,还应对员工进行人性化关怀和管理,让员工对单位有强烈的归属感,才能进一步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提升工作效益。否则,员工“磨洋工”不出活,考勤再严格也没有多大的实际意义。此外,运用手机定位考勤系统的企事业单位,一定要保护好员工的行踪和个人信息安全,防止泄露或被不法分子利用,给员工带来不必要的安全隐患;同时,在下班、午休、假期等工作之外的时间,应当关闭手机定位“追踪”系统,严禁在员工休息的时间段“监控”员工行踪,从而保障员工的隐私权不受侵犯。

简而言之,一些企事业单位不管用什么方式管理员工,都不能以牺牲员工的合法权益为代价,必须在国家法律法规允许的范围内进行。

焦点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