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清明节多一些气清景明

2018-04-02 08:38:58 [来源:华声在线] [作者:雷泓霈] [责编:蒋俊]
字体:【

关于清明节,《历书》如此记载:“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丁,为清明,时万物皆洁齐而清明,盖时当气清景明,万物皆显,因此得名。”《岁时百问》云:“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由此可见,注重“清”和“明”,一直是清明节的一个重要文化内涵。今天的我们,也应当让这个节日多一些气清景明。

让“代人扫墓”走开,让祭奠仪式保持气清景明。清明祭奠,就是要祭祖拜宗,追思先人,慎终追远,思亲念故。所以,这个祭奠必须有一定的仪式感。《论语》云:“吾不与祭,如不祭”,意思是如果自己不亲自进行祭祀,而找别人替代,这对祖先来说是一种大不敬。毕竟,“代人扫墓”的商业化运作再精美、再细致,也终归是一种木偶式的虚假表演,是一种空洞的文化躯壳,它消损了清明节的庄严氛围,违背了气清景明的节日内涵。

让“奇葩祭品”走开,让祭奠情感保持气清景明。祭奠是一种礼敬、怀念,更是一种情感升华。站在历史和先人的肩膀上,让自我得到精神净化、智慧启迪,以期走得更远,这也是清明节的一个内涵。所以,应当杜绝花哨的“护照”“房产证”“美女”“私人飞机”等“奇葩祭品”,虽然这些祭品有所谓的新潮味,但和传统文化、公序良俗、传统美德不合拍,更和崇德向善的主流价值格格不入。

让陈规陋习走开,让祭奠形式保持气清景明。源于周代的清明节至今已有两千五百多年历史。时间跨度长,存留下来的惯性做法很多,而有些做法和当下社会已经格格不入,比如动辄大烧纸钱冥物,互相攀比讲排场等,这不仅造成了不必要的浪费,也会污染环境,甚至酿成悲剧。三月末,杭州一名住户未将焚烧完的纸钱灰烬妥善处置,结果烟雾涌入过道,导致一名91岁老太太死亡。所以,我们要让祭奠形式保持气清景明,多倡导文明健康、干净、祥和的祭奠方式。例如,可以通过种植纪念树、召开家庭追思会等等,将感恩的心、思念的情,融入到清明祭奠中。

文明祭扫,贵在心意;平安清明,需要每个人从自己做起。这样,不仅为个人积存正气,更为社会积存正能量。让我们用绿色清明寄哀思,还清明节一个气清景明。

焦点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