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女科学家张弥曼成网红:耐住寂寞,守住繁华

2018-03-28 16:23:33 [来源:华声在线] [作者:王彬] [责编:印奕帆]
字体:【

82岁的女科学家张弥曼这两天成了“网红”。3月23日,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张弥曼在巴黎获颁“世界杰出女科学家”奖,她是第五位获此殊荣的中国女科学家。在颁奖典礼上,张弥曼5分多钟致辞优雅、幽默,并全程用英语演讲,在部分片段使用法语、俄语、瑞典语和中文,这段演讲也迅速传遍社交媒体。(3月27日 央视新闻)

张弥曼先生这段获奖演讲,虽然只是世人感受她魅力的一个现实切口,是表象化的体现,但恰恰是这种切口,这种体现,把人们的“兴趣点”勾了起来。让我们在看得见的儒雅与智慧中,逐渐去接近她那颗纯粹而伟大的内心,真正感受到其“耐住寂寞,守住繁华”的精神境界。这也能使得我们自身的心灵也跟着激荡了起来,甚至绽放出五彩光芒,并凝聚着每一份力量,助推“耐住寂寞,守住繁华”的精神在人世间尽情散播。

所谓“耐住寂寞”,是人性深层次的精神坚守,不是一蹴而就能做到的,需要在具体层面进行实实在在的触碰和积累。就拿张弥曼先生来说,在古生物学领域求索60余载,生命中有无数个荒野跋涉的瞬间,耄耋之年仍在探索科学,其可谓是“耐住寂寞”的典范。不过,她当初的入行却不是兴趣,而是响应国家号召,这是那一代人的“舍己为公为国”的情怀和风骨,值得我们仰望和学习。

不过,我们还应该学习的是,她在一片空白的现实下,能在研究和探索中寻到里面的“有意思”,把“先结婚后恋爱”的状态也进行一番充满绚丽色彩的演绎。这或许也是“耐住寂寞”在具体层面中的更高端展现,说白了,除了自觉性之外,还是靠精神的触动与支撑来实现的。

时光穿越几十年,照到现在,也是同样道理,“耐住寂寞”需要精神在细节上进行演绎和传递。比如张弥曼先生通过获奖演讲视频成网红这事,这“网红”能够养成,除了其个人魅力的圈粉外,再就是事件本身对崇尚科学、追求知识等精神的呼吁,也成了一堂很好的崇尚科学追求科学的教育课。

那这样的“网红”,其现实意义便不只是一阵阵叫好声,而是能给无数人心里烙下一块块“崇尚科学”和“追求知识”的印记。为更多人的“耐住寂寞”先播下心灵的种子,并在长期的实践路径中,用前辈的专业精神和自我的价值追求来灌溉种子。最终,所长成的参天大树,便是个体的升华,也会对他人和社会产生新的精神感染,助推成长与成熟。

耐住寂寞之后,再要去追求的层面,便是守住繁华。当然,这里的繁华可不是单纯物质的富有,而更多的是一种心灵层面的满足。我们不仅要知道,金子会在耐住寂寞和历经磨难中走向发光的未来,还要知道,那发光的具体路径可不是只有“功利化”这一条,还应该有在超越浅层“名与利”的公共价值追求和社会情怀相随下的那条沉稳奋斗路。而后者才是个体追求的本质模样,也是社会层面应有的现实纯粹状态。

怎么讲呢?当我们真心潜入一个领域,并在其中尽情遨游并无法自拔,也就是发自内心的拥有耐住寂寞的坚守精神。便会逐渐发现,所谓的“名与利”不过是附属品罢了,而真正追逐并享受的东西,是个体在某一领域进步与成长所带来的乐趣,甚至还有其衍生出来的相应社会价值和意义。换句话说,对“名与利”的获得感与过程中那些快乐、价值和意义的获得感相比,可谓望尘莫及。守住繁华的真谛,便也在这里凸显了出来。

面对那些“名与利”的荣耀,张弥曼先生表示,“我成为科学家是历史的偶然,荣获这一奖项也是历史的偶然,我只是比较早做了中国肉鳍鱼类化石研究,提出了一些看法而已。”这话表面上看是谦虚的表现,其实凸显的是一种对现实的透彻视角,她享受的是“耐住寂寞,守住繁华”的精神信仰,而不是名与利的过眼云烟,这才是“个体升华”的美好展现。

“耐住寂寞,守住繁华”,这听上去有点像理想主义的鸡汤。其实不然,只要个体一心一意投入进去,在精神与行动层面双重践行,那“耐住寂寞,守住繁华”就可以成为现实的存在,并能起着现实熏陶和引领的作用。

焦点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