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大喇叭”要当好党的“传声筒”

2018-03-02 07:19:30 [来源:华声在线] [作者:凌瑶] [责编:夏博]
字体:【

凌瑶

春节回老家过年,发现沉寂了很长一段时间的“大喇叭”,如今在村头又响起来了,成为巩固农村文化阵地、激活农民文化生活的重要手段。

大多稍微上年纪的人有这样的记忆,有线广播曾经是农民联通外界的重要渠道。无论中央的大政方针、县乡会议通知,或者一则生产信息,喇叭一响,全村老少尽知晓。但从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起,随着收音机、电视机的普及,曾经村村必备的“大喇叭”逐渐淡出了农民的生活圈。

在互联网等先进信息传播手段普及的今天,农村广播为何会再现“江湖”?确实,人们接受信息的方式,已经从“听”“看”进化到了“刷屏”,海量资讯让人应接不暇,但网络传播在尽显快捷、高效特点的同时,某些“弊端”也开始呈现,各种信息鱼龙混杂,让人无法辨别真假;再者,娱乐、综艺等信息大行其道,涉及国家大事、民生政策等重要信息的传播空间反而得不到有效舒张。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依托“村村响”的农村“大喇叭”重新响起,既顺应了村民的客观需求,也与当前中国社会重视乡村文化建设的时代背景契合。

重新叫响的农村广播,不仅要成为农民群众致富奔小康的“信息站”,更要成为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的“连心桥”和传播党的好声音的“扩音器”,进而成为巩固党舆论阵地的重要一环。

当然,重新登台亮相的农村广播,也面临着某些发展中不足,有的地方的“大喇叭”甚至出现了“角色混乱”的现象。有的“广播不足音乐凑”,大部分时段播放音乐,有的大量插播商业广告,有的播出内容只是简单的照本宣科,满是“文绉绉”的生硬话语,难以收到入心入脑的效果。

要克服这些“角色混乱”的现象,一方面要在加大“村村响”工程投入的同时,加强对“大喇叭”广播播出内容的审核,避免不相干内容的侵入;另一方面则是要对有关政策文件进行专门“翻译”,变成村民们听得懂的“白话文”,这样才能使党的好声音真正传进万家,传到民心。

乡村振兴,不止是经济上的振兴,也要有文化的振兴和民众精神上的振兴。从这个意义上来看,农村“大喇叭”一定要当好党的“传声筒”,不断为农村传达好声音和好政策,为实现乡村振兴战略助力。

焦点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