着力打造湖南旅游板块新的增长极——推进梅山文化与湘中旅游资源融合发展“六题”

2018-03-01 07:36:19 [来源:华声在线] [责编:夏博]
字体:【



梅山六兄弟 (资料图片)



■编者按

梅山文化,是独具湖南地域色彩的传统文化,神秘瑰丽,历久弥珍。如何化文化“软实力”为经济“硬资源”,在全域旅游中把梅山文化与其他旅游资源融合,促进地域经济发展?湖南日报今天特约刊登省委讲师团专题调研报告,以飨读者。

中共湖南省委讲师团课题组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化自信是一种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梅山文化,是指在中国旷日持久的历史演进和文化传承中居住在古代湖南称之为梅山峒一带(今娄底、邵阳、益阳市等)广大区域内的人民世世代代传承创造的具有浓郁特点的地域文化。它是湖湘文化不可或缺、不可替代的重要组成部分。改革开放以来,梅山文化区域内乃至全省、全国和东南亚、西方不少学者开始关注与研究梅山文化,取得了颇丰的学术成果,为大梅山地区全域旅游的大发展大繁荣奠定了重要基础。为整合大梅山地区文化旅游资源、凝心聚力打造湘中地区文化旅游生态圈,推进梅山文化与湘中旅游深度融合发展,经省委领导批准同意,省文化改革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于2017年8月8日至10日组织娄底、益阳、邵阳三市及省文化厅、省新闻出版广电局、省旅发委、省社科院等相关单位领导与专家,在娄底新化举办了“协力推进大梅山地区文化旅游融合发展专题研讨会”,就大梅山地区文化旅游融合发展形成了广泛共识。

大梅山地区地处湘中,地域甚广,人杰地灵,文化底蕴厚重,民风民俗独特,旅游资源丰富。为推进梅山文化与湘中旅游资源融合发展,整合各方力量与资源共同打造湖南旅游板块新的增长极,我们围绕“梅山文化与湘中旅游融合发展研究”专门成立课题组,重点对娄底、益阳、邵阳三市内梅山文化与旅游资源进行了深入调查和研究,形成了以下对策,以供决策参考。

一、坚持以“顶层设计”为基本遵循指导融合发展,着力解决发展规划“随意化”问题

精心搞好顶层设计在旅游产业开发中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搞好梅山文化与湘中旅游资源融合发展的顶层设计,要做到“走出去、请进来、沉下去”,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坚持用全域旅游理念谋划和推进梅山旅游产业发展,促进自然与人文、城镇与乡村各美其美、美美与共,在湘中崛起中展现梅山地区旅游产业发展的新作为、新担当、新气象,以此带动娄、邵、益经济社会的长足发展。

顶层设计需要把握以下几个重点:一是站位要高,做到谋大、谋远、谋深、谋精,挖掘旅游资源潜力,主动融入和对接建设富饶美丽幸福新湖南这一战略目标,把大梅山地区打造成为全省旅游板块新增长极,形成“一带”(湘江旅游带)“五圈”(长株潭、环洞庭湖、大湘西、大湘南、大梅山)为骨架的区域旅游发展新格局,并补充到湖南旅游发展“十三五”规划之中,使湖南全域旅游发展战略更加完整、更加科学、更加可行,避免“中部塌陷”。二是思路要清,坚持用“六可”的理念推进融合发展,即可圈可点、可信可控、可联可动。可圈可点,就是通过多种形式、多种渠道、多种方式,挖掘梅山文化精神特质,激活梅山文化元素,传播梅山文化神韵,彰显梅山文化旅游独特魅力。可信可控,就是坚持以文化政策为支撑,以市场为主导,以重点旅游企业为骨干,整合旅游资源要素,调动政府、企业和社会各界的力量,精心打造可以信任、可以激励、可以控制、可以辐射的共建共享平台。可联可动,就是以梅山文化为灵魂,团结天下梅山人,坚持以厘清文脉、增强自信、品牌立命、聚力图新为核心理念,全力打造富有特色的旅游产业服务平台,实现梅山旅游企业的强强联合、景区的优势互补。三是措施要实,要打破“娄邵益”区域壁垒,打造大梅山全域旅游模式;要依托创新驱动,全面推动梅山地区旅游创建工作;要创新智库建设工作,成立大梅山全域旅游研究基地;要建立健全社会资本参与梅山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综合开发的投融资机制。梅山全域旅游顶层设计一旦确定,就要一张蓝图绘到底,久久为功,务求实效。

二、坚持以“文化铸魂”为核心理念助力融合发展,着力解决文化元素“虚无化”问题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体验载体。要多管齐下,在厘清文脉、增强自信的基础上建立梅山学,推进梅山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使之融合在大梅山全域旅游的各个方面、各个环节,使梅山文化和梅山旅游交相辉映,防止和解决“有景无文、有文无化、有化无传”的现象。要坚守自身优势,结合景区特点,构建载体,打造平台,将梅山的美食文化、武术文化、山歌文化、巫傩文化、民俗文化、集镇文化、景点文化等放亮放大,将梅山文化元素植根于梅山旅游产业之中,提升大梅山地区旅游产业的核心竞争力。一是以梅山文化为灵魂,以研究梅山食文化品牌为重点,把梅山文化颇具生命力的元素融合到餐饮业中去,精心挖掘和打造梅山菜系,让食客不但能够体味舌尖上的梅山美食,更能感悟到美食背后的故事。二是保护和利用好梅山武术文化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与健康中国战略对接,通过建立梅山武术研究学院、梅山精武馆、梅山武术表演团体等,推进梅山武术的段位制建设,广泛开展武术健身、武术表演、武术交流活动,使梅山武术鼎立于世界武术之林。三是坚持古为中用、推陈出新的方针,对梅山巫傩文化进行挖掘整理,从中吸取敬畏自然、经世致用、爱国爱家、惩恶扬善、热爱劳动与生活的文化基因,使之成为教化人们的精神滋养。四是对梅山山歌进行抢救性挖掘整理,并注入现代梅山人的思想情感与价值追求,使之内容更丰富,表现形式多样化,并物色和扶持传承人,搞好传播点建设,使梅山山歌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丰富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中发挥重要作用。五是传承创新梅山地区在特定历史环境、地理环境和人文环境中形成的滩头年画、壁画、木雕、竹雕、竹编、石雕、刺绣、剪纸、舞龙等,以丰富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和旅游产品供给。六是要着力发展以“九座小镇”为代表的小镇文化,即新化水车镇、双峰荷叶镇、益阳桃花江镇、涟源杨市镇、双峰甘棠镇、涟源茅塘镇、隆回虎形山瑶族乡、安化东坪镇与江南镇等这九座小镇,寻求以特色小镇资源优势向旅游优势转变的最佳途径和方法。七是以大熊山国家森林公园、新化紫鹊界秦人梯田、梅山龙宫、安化茶马古道、崀山山水、桃花江水韵等为代表的景点文化要做优做亮,让重点景区成为传播梅山文化的重要载体,让梅山文化为重点景区增光添彩,充分彰显大梅山旅游的品牌特色。

三、坚持以“精准施工”为基本原则推进融合发展,着力解决景区建设和管理“粗糙化”问题

要按照湖南省十一次党代会关于大力推进湖南省全域旅游的战略部署,重点打造连通周边省区旅游要地和全省热点景区、接通娄邵益三市的梅山精品旅游线路与景点,突出文化体验旅游区建设,提升梅山文化旅游景区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大梅山地区旅游项目建设和产品开发、旅游市场营销、旅游扶贫要精准,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旅游管理和服务要精细,旅游产业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要精益,绝不能粗制滥造,低水平重复,切实解决重规模总量轻质量效益、重硬件轻软件、重建设轻管理的现象。要围绕“吃、住、行、游、购、娱”六大要素,对重点景区进行精准施工,完善区域内的配套设施建设,对区域内的村落实施村庄绿化、垃圾处理、道路改善、污水处理、房屋改造等进行精细化施工。一是资源利用要精准,要把农村生活生产过程中的废弃物、闲置设施等充分利用起来,尽量少建新的房屋设施。二是旅游特色定位及乡村旅游要讲究“乡、农、野”,突出个性,虚实结合,注入文化元素,尽量减少城市味。三是旅游主题要经典,一个景点突出一个主题,一个旅游贫困村突出一个主题。四是旅游景观建设要精准,坚持农业景观化、景观农业化,生态景观化、景观生态化,设施景观化、景观设施化。五是旅游设施要精准化。六是旅游产品构建精准,做到一年四季有节目看,有美食品尝,既要观光多,又要体验多。七是旅游布局要精准。八是旅游产业融合要精准。九是旅游管理模式要精准,坚持精益求精的原则。

四、坚持以“产业支撑”为重要依托落实融合发展,着力解决产业发展“空心化”问题

大梅山地区的旅游产品远远不能满足大众化、多元化、个性化的消费需求,旅游产品开发不足,旅游产业链不长,旅游质量与效益不高。解决这个问题,主要路径是建立健全旅游产业支撑体系,延伸旅游产业链。一是加速推进大梅山地区一、二、三产业的融合发展,全力打造和拉长大梅山地区旅游产业链。要与国家乡村振兴战略和省“十三五”旅游规划对接,立足梅山文化与原生态自然景观资源,以崀山生态文化旅游区、新化紫鹊界景区综合开发、大熊山文化旅游综合开发、曾国藩故里文化旅游区开发、安化梅山文化旅游综合开发、梅山古镇保护建设等项目为依托,精心打造大梅山旅游产业集群。要建设旅游融合发展示范区和旅游产业园区,开展大梅山文化旅游示范基地和示范景区景点创建。二是要大力发展现代化技术支持下的乡村旅游农业。要提高农产品的优良品质,充分保护利用好农业资源,在确保农业产业本身的较高效益的基础上,再通过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的牵引带动,促进农业产业及其他各项产业健康良性发展。三是精心打造梅山文化产业体系,具体包括梅山文化产业、梅山文化创意产业,着力推出一批精品剧目定期驻场演出,如傩戏、婚俗、珠梅抬故事、赛社表演等,开发一批以梅山武术、梅山傩戏、梅山山歌、滩头年画等非遗传承、工艺美术品为特色的文化产业项目,展览梅山土特产品、生活器具、武术器械、民间宗教道具、各种手工艺品等;培育重大赛事、休闲运动等一批体育旅游品牌,开展梅山武术大赛、赛龙舟、对山歌、漂流、舞龙狮、角力、攀援等竞技娱乐型民俗旅游。四是不断创新、培育、发展梅山文化旅游新业态。全面推行“旅游+”行动计划,突出创新驱动、跨界融合,不断利用“文”“商”“养”“学”“闲”“情”“奇”等旅游发展新要素,加快培育旅游新业态和新产品。大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基地、健康养生基地、研学旅行基地、体育旅游基地、探险旅游基地、旅游装备制造基地、科普旅游基地,积极培育自驾车房车营地、低空旅游、邮轮游艇、康养旅游、老年旅游、特色民宿、购物旅游、体育旅游、研学旅游、户外探险游、休闲度假等新业态产品,使人耳目一新。

五、坚持以“全域旅游”为主体模式组织融合发展,着力解决管理经营“分散化”问题

全域旅游是实现区域内各相关资源有机整合、产业融合发展、社会共建共享的一种新的区域协调发展理念和模式。要实现梅山文化区域内文化+旅游的融合发展,进而带动和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必须坚持以“全域旅游”为主体模式来加以推进,打破区域壁垒、文化壁垒、行政壁垒、行业壁垒,统一思想,加强协同,形成合力,善始善终,善作善成。一是娄底、邵阳、益阳三市要站在全省旅游版图中找准定位,朝着把大梅山地区打造湖南旅游板块新增长极的目标,签发和践行三市文化旅游融合发展同盟倡议书,在全省和三市层面成立协调机构,从总体谋划、政策保障、产业布局、景点建设等方面进行统一部署和工作推进。二是按照全域旅游的模式,把大梅山地区的自然资源、人文资源和旅游产业体系有机结合起来,形成区域性文化旅游品牌。要坚持错位发展、各展其长、优势互补,切实防止和避免低水平重复和同质化竞争。要改善全域旅游协作环境,不断优化全省旅游发展布局,促进优质旅游资源向大梅山旅游圈倾斜,增强大梅山地区旅游内生动力。三是加强全域内旅游服务功能的规划与建设,合力打造旅游新景区,培育旅游新业态,开发旅游新产品。积极推进“旅游+”,以融合发展引领转型升级,实现大梅山旅游与全省区域旅游联动。要做好整体的包装与宣传,协调统一大梅山旅游的宣传口号和标识,打好“组合拳”,播放“连续剧”,力求相向而行,持续发声,长久发酵,长抓不懈,带来源源不断的人流、物流、信息流向大梅山旅游景区集结,防止各唱各的调、各吹各的号。

六、坚持以“彰显特色”为目标实现融合发展,着力解决景区展示“雷同化”问题

梅山文化旅游资源非常丰富,但资源整合明显不足,特色不够突出。特色是旅游产业发展的生命。要让游客记得住、体验深、印象好,没有特色是不行的。要把特色的文章做精做实做好,需要下真功夫。要大力彰显梅山地区的文化特色、景点特色、产品特色、民俗特色、饮食特色和管理服务特色等,尤其是要集聚和拓宽“文”“商”“学”“闲”“情”“奇”等旅游发展新要素,加快培育梅山旅游新业态和新产品,培育和构建大梅山旅游新特色,要让旅客看了还想看,听了还想听,吃了还想吃,来了还想来,不断提升大梅山旅游的知名度和美誉度。要系统挖掘、研究、激活大梅山地区旅游产业要素,整合旅游资源,提升旅游品位,实现单一旅游向文化旅游转变,由山水旅游向生态旅游转变,由观赏旅游向体验旅游转变,由分散旅游向全域旅游转变,打造若干个极具地域特色的4A、5A级景区,完美实现连通联动,让梅山文化大放异彩,让梅山美景大放异彩,让梅山美食大放异彩,让梅山民俗大放异彩。大梅山文化旅游区作为一个整体,必须在旅游产品开发上加强联合,在整个大梅山文化区域及其相关景区内,全面实施、推广融合发展思路,共同打造具有梅山文化特色的旅游产业体系,力争在特色上做文章,在特色上造影响,在特色上求实效,让广大游客去感受美丽梅山、神韵梅山、活力梅山的无穷魅力,使之成为特色鲜明、好评如潮的国内知名文化体验旅游目的地。

(课题组组长:陈志强,成员:彭宏杰、陈琳)

焦点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