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乡随俗”不能成为万能挡箭牌

2018-02-10 09:51:27 [来源:华声在线] [作者:郭振] [责编:印奕帆]
字体:【

近日,一位南方新媳妇准备和北方老公回家过年,身未动就已得知那边要向至亲长辈下跪领红包,甚至新媳妇上门第一年连亲族其他长辈也要跪。女方认为这种拜年方式“很封建、有点侮辱人”,男方则认为应该入乡随俗。天涯社区这则关于“过年要不要给长辈下跪磕头”的帖子在网络上引发巨大争议。

不同地区的网友对此事件有不同看法,这很正常,每个地区都有自己的风俗,每个人的思维方式都有差异,就同一问题往往会碰撞出很多观点。但在这场争端中,“入乡随俗”这四个字被部分人反复提起,仿佛这就是女孩必须下跪的理由。

“入乡随俗”出自《庄子·山木》,常形容外乡人尊重、适应和主动融入当地风俗文化。入乡随俗反映出了中国人对不同文化的尊重,也体现了中华文明的包容。我国是礼仪之邦,入乡随俗有助于了解当地,融入当地,获得当地人认可。在大多数情况下,入乡随俗是应该的、必要的。可是世事无绝对,有些情况下入其乡,不可随其俗。

习俗有良莠之别,文化有先进落后之分。我国有辉煌灿烂的传统文化,但不可否认,传统文化中也存在许多不合时宜的部分。我国对传统文化向来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许多落后腐朽文化已经被时代抛弃,但社会发展往往不是那么均衡,落后文化的孤岛难免存在,此时便不可入乡随俗。在这种情况下,入乡随俗不但对自身没有好处,更是违背历史发展潮流。

即使披上民俗的外衣,下跪磕头也绝不是先进文化,更不是现代社会应有的礼仪。的确,在古代下跪磕头曾是流行社会的礼仪,但下跪磕头本质上体现的是封建等级秩序,在近代被越来越多的人批判,这项礼仪在辛亥革命后已被废止。日常交往中的封建礼仪在辛亥革命后迅速减少,在新中国成立后更是基本杜绝。作为民俗,拜年礼仪也发生了很大改变。虽然在少数地区拜年还保留了磕头的习俗,但随着时代变迁,这种现象也越来越少。在有磕头习俗的地区,很多孩子不愿意磕头,大多数老人也不会强迫孩子磕头。拿笔者家乡来说,在三四十年前,有些山村还存在磕头拜年的习俗,但在九十年代后,这个习俗已完全消失。随着社会发展,拜年磕头必定会消失,也必须消失。对这种严重落后于时代的习俗,我们为何要随?

就此事件而言,遵从或者不遵从都是当事人自己的权利,既然自己不愿意下跪,那就没人可以强迫你这样做。此刻若硬要“入乡随俗”,则会变为一场多数人暴力。尊重不是单向的,将自己意志强加于他人,强迫别人遵从自己风俗,这样的“入乡随俗”不是尊重,而是霸凌。

焦点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