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时俱进 强化湖南文化遗产保护与创新性传承

2018-02-03 10:51:17 [来源:华声在线] [作者:王再] [责编:刘畅畅]
字体:【

与时俱进,强化湖南文化遗产保护与创新性传承

■导读

文运同国运相牵,文脉同国脉相连。

“中华民族在几千年历史中创造和延续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要让收藏在禁宫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就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出重要指示。

湖湘文化是五千年中华文明史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更好继承和保护湖湘文化,对其进行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助力富饶美丽幸福新湖南建设?湖南日报特约专家学者、党政干部建言献策。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就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发表了系列重要论述,为新时期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指明了方向。湖南是文化遗产大省,应切实加强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创新性传承,借助现代科技手段,走出一条符合湖南实际的文化遗产保护利用之路。

湖南文化遗产留存的内涵与重要性

湖南文化遗产是区域性的历史文化形态,在中华文明史上独特性突显,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主要由传统文化遗产和红色文化遗产构成。

湖南文化遗产资源极为丰富。有民族根脉的始祖舜帝陵、炎帝陵;世界十大稀世古墓之一的马王堆汉墓,世界文化遗产老司城遗址,千年学府岳麓书院;十大传世国宝之一的商代青铜器四羊方尊、中国唐朝彩瓷的发源地长沙铜官窑、长沙简牍和龙山里耶秦简等物质文化遗产。还有少数民族巫傩文化遗产、世界唯一的女性文字女书等非物质文化遗产。

在中华文明历史进程中,湖南人才辈出、人文蔚起。屈原、贾谊、周敦颐、王船山、曾国藩、左宗棠等历史代表人物,成就了湖湘文化的独有风范。在民族复兴和缔造新中国的历史进程中,毛泽东、刘少奇、彭德怀、贺龙等一大批湘籍无产阶级革命家作出了可歌可泣的巨大贡献。韶山故居、秋收起义、平江起义等红色革命纪念地和革命历史事件等,形成了湖南独有的红色文化遗产。

湖湘文化遗产兼具历史价值、文化价值、艺术价值、科学价值、教育价值和经济价值。引导人们正确认识我省文化遗产所承载的文化实质内涵,对建设文化强省、实现湖湘文化整体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与经济社会发展息息相关

文化是国家软实力的核心要素,是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的重要指标。湖南文化遗产蕴含着湖湘大地特有的精神价值、思维方式、生命力和创造力,是湖湘文化的载体、根基和血脉,是我们文化自信的根源。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继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文化遗产保护是一个系统工程,功在当代,利在千秋。湖南应充分利用丰富的文化遗产资源,进一步挖掘和阐发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价值,坚持保护利用、普及弘扬并重,使优秀传统文化成为新时代鼓舞全省人民前进的精神力量,形成强大的文化凝聚力、文化创新力、文化传播力、文化保障力和文化竞争力,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提供良好的思想保证、精神动力、舆论氛围和文化条件。

强化文化遗产保护与创新性传承的对策建议

打造湖南文化遗产核心品牌。大量湖南文化遗产久负盛名,比如长沙窑的产品早在唐代就通过海上丝绸之路销往东欧西欧。在“一带一路”建设蓬勃兴盛的今天,湖南应大力提升“长沙窑”等重要湖南文化遗产的“认知率”“含金量”“美誉度”,将其打造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核心文化品牌。

构建文化遗产保护科技创新体系。湖南拥有世界一流的文化遗产,但缺乏相匹配的一流保护技术和专业人才,因而“投入大、起点低”问题突出。当务之急,是要在了解相关前沿科学技术基础上,建立起较为完善的以政府为主导,博物馆(纪念馆)、高校、院所相结合的致力于文化遗产保护的科技创新体系,努力突破重大关键技术。

加强高层次专业人才引进和培养。推动文化遗产事业跨越发展, 数据采集是基础,人才是关键。湖南目前擅长文物数据采集的高层次专业人才稀缺,重点可移动文化遗产、不可移动文化遗产的数据采集工作未能启动。应尽快引进和培养一批创新型、科技型、复合型高层次专业人才。

加强文化遗产的数字化保护。应充分利用计算机网络、图形图像处理、三维建模、虚拟现实、人工智能等技术,将存在被破坏和失传风险的文化遗产转化成永不丢失的数字形态。政府应主导建设全面系统的湖南文化遗产数据中心,并制定实行文化遗产大数据共享机制。

加强文化遗产的衍生品开发。文物衍生品开发是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的方式之一。目前,湖南对文化遗产资源衍生品的开发利用总体仍停留在传统运行模式,相关文化创意产品开发严重滞后。湖南应在文化创意产业加快形成多元投资、多种所有制共存、多行业协作的局面,加大开发利用文化遗产资源衍生品力度,将文化遗产资源转换为文化消费资源,渗透到人们学习、工作、生活的方方面面。

实施“普惠文遗”战略。传统博物馆、展示馆模式受时空限制,对于传承、普及和发展优秀传统文化存在较大局限性。应通过新技术、新手段、新形式,对文化遗产所承载的文化内涵进行合理开发利用,让文化遗产资源突破时空限制,最大限度实现文化惠民。

运用“互联网+”模式推介湖湘文化。促进“中国古代书画国际数字博物馆”、长沙“世界媒体艺术之都”等传播平台建设,借助“互联网+”向世界描绘好湖南的“文化风景”、讲好“湖南故事”,加强文化输出,全面提升湖南影响力。

加大世界文化遗产申报力度。要借鉴永顺老司城申遗成功经验,加大侗族村寨申遗工作力度,并启动中国书院申遗工作。湖南现存传统书院60余所,数量居全国第一,其中岳麓书院位列中国古代四大书院之首。应以岳麓书院为主体,联合有关书院共同申遗,打造湖南文化遗产新的世界名片。

(作者:王再 系湖南大学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

焦点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