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才能不让爱成为伤害?

2018-02-01 09:24:41 [来源:华声在线] [作者:张英] [责编:刘畅畅]
字体:【

1月28日,成都商报报道《北大留美硕士万字长文 控诉父母“控制与伤害”》一事,王猛(化名)的这封“决裂信”在网上引发广泛讨论。王父表示,儿子选择决裂,他只能接受。现在,他“只能乞求苍天还我儿子一个健康的心灵”。他反思在教育儿子的问题上,“过于乐观和自信”,认为很多事情在多年后都会过去,忽略了儿子的“不一样”。他也困惑,在“过于关爱”和“放手”之间,到底该如何平衡?(1月31日 《成都商报》)

王猛是四川省某地市级高考状元,北大生物系毕业后到美国排名前50的大学读研究生。但是,他与父母的关系却非常糟糕,他已经12年没有回家过年,6年前就拉黑了父母所有的联系方式,最近更是将自己写下的“万言决裂信”公之于众,在展示自己痛苦的同时也表达了自己的决绝。

孩子与父母闹到如此地步,旁人看了都多少有些难过和无奈,因此自然可以想象王猛父母的内心之迷惑与痛心。有不少人对此有感而发,一些人对王猛深表理解,认为不适当的家庭教育对孩子的心理和情感伤害是不言而喻的,王猛的表现是几十年来积聚不满之后的爆发;也有人表示出了对王猛父母的同情,认为几十年含辛茹苦,只因为爱的表达偶尔有差池,就被孩子如此抵触甚至憎恶,的确令人心寒。

对于父母给予我们的爱,中国有一句话表达了最高的肯定——“天下无不是的父母”。出于最为纯粹与深情的爱意,父母对孩子永远是不计回报地付出,哪怕自己省吃俭用,也要给孩子最好的。这的确是令人感动的舐犊情深。但事情总有两面性,有时候,另一面所带来的负作用,往往抵消了好的一面。正是因为父母之爱的深情厚重,这份爱难免有时候成为孩子的“无法承受之重”,就像一些质疑父母之爱的人所说:“因为爱我而在各方面‘绑架’我,那么我宁愿不要这样的爱。”

在全情付出与渴望放逐之间,矛盾是必然会层出不穷的。不可否认,在中国,多数父母仍然存在着“大家长”思维,对孩子有着较强的控制欲,孩子在他们面前不能有隐私,无法拥有自己的空间,时常需要忍受父母各种出于好意的耳提面命。有网友就感慨:“看了美剧之后,才知道父母进孩子的房间也是需要敲门的。”其实不难看出,在父母与孩子的这种关系中,“尊重”很长时间里都属于一种奢侈品。但是对逐渐成长起来的孩子来说,“尊重”已经成为一种必须品,那么,面对强势的父母和强势的管束,孩子产生逆反甚至抵触心理也就不难理解了。

王猛这个案例算是较为极端的,不少人评价他有着心理和人格障碍,所以才如此强烈抵触自己的原生家庭。但有心理学方面的专业人士据此分析,在子女与父母的关系中,最危险的其实是幼年时期。幼年时期若种下关系恶劣的因,成长后就会导致恶劣的果。当然,我们也不忍将所有的问题都怪罪到王猛父母头上,事实上,有太多这样的父母,以爱的名义,无意中形成了对孩子的伤害,最后不得不接受孩子反过来对自己的伤害。这起案例中,王猛的父母其实与王猛一样,也是伤心人。

本意是爱,结果却成了伤害。这很是让人唏嘘,但这个案例也提醒着我们的父母和孩子,在家庭关系中,如何学习正确的爱和给予,如何让爱与放手之间达成平衡,这都是我们眼下迫切需要探究的课题。

■三湘都市报评论员 张英

焦点图